*****
“喝不完忘情泉,不讓你如煙......”秦牧哼著歌兒離開花廳,外面暮色已初臨大地,後衙各處都燃起了燈籠。
他轉過左邊的迴廊,後面的花園裡一片燈火通明,除了楊芷和雲巧兒外,連陳娥和那三個侍妾也在,幾人似乎正在焚燒著什麼。
秦牧好奇地轉過假山,上前問道:“娘子,你們在這幹嘛?”
“哦,夫君想是忘了今天是下元節了吧,妾身見夫君在花廳與馬永貞二人談公務,就沒敢打擾,自個帶巧兒她們來拜祭先祖了。”楊芷起身含笑解說著。
“今天是下元節?”秦牧有些愕然,喃喃自語著。
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上元節大部分人還知道是哪天,中元節許多人便拿不準是哪天了,下元節估計大部分中國人聽都沒聽過。
有一點不得不承認,後世的中國在繼承華夏傳統方面還不如韓國和日本,有些節日和習俗傳入朝鮮和日本後,人家到二十一世紀還在一直沿襲著這些習俗,而中國人卻把自己祖先的這些傳統給忘光了。
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為農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
下元節,就是水官解厄暘谷帝君解厄之辰,傳說這一天。水官根據考察,錄奏天廷,為人解厄。
而道教徒家門外均豎天杆,杆上掛黃旗。旗上寫著“天地水府”、“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消災降福”等字樣;晚上,杆頂掛三盞天燈,做糰子需三官。
這一天朝廷有禁屠,及延緩死刑執行日期的規定。
民間則要在這一天祭拜祖先,折紅綠紙為仙衣,折錫箔為銀錠,裝入白紙糊的袋中,正面寫“謹言冥寶一封、綵衣一身上獻某某受納”,下書“子孫某某百拜”。背面寫“某年、某月、某日謹封”,俗稱“金銀包”,叩拜後焚化。
秦牧看著燒完的金銀包有仙衣,有些慚愧地說道:“幸好有娘子記著,為夫........唉。”
“夫君不必如此,你公務繁忙,終日難得閒暇片刻,不記得也情有可原,這些事自應由妾身來打理,這仙衣和金銀包都給秦家的列祖列宗燒好了。夫君就放心吧。”楊芷帶著溫婉的笑容,柔聲安慰著秦牧。
她那賢惠的樣子便是旁邊的巧兒看了了不禁拉著她的袖子說道:“芷兒姐姐,你好.......好,呀,反正就是好......”
“搶我臺詞。”秦牧抬手嘣的一下彈在小丫頭額頭上,然後對楊芷笑道:“既然拜祭過了,就趕緊回屋,這天黑之後霜大,呆久了容易染上風寒。”
“你們也別站著了。趕緊回屋吧。”秦牧轉身對陳娥幾人說一句。便牽著自家娘子的手回屋。
巧兒跟在旁邊問道:“公子,馬大哥他們走了吧?董姐姐呢。怎麼沒跟公子一塊過來?”
想到自己剛才把董小宛弄得嬌吟出聲.........他有點尷尬地說道:“嗯,你馬大哥他們剛走,你董姐姐嘛......呃。在收拾.....那個碗筷吧。”
“嘻嘻.....公子心虛了,公子一定做壞事了。”
“豈有此理,竟敢汙衊本官,看本官怎麼治你。”秦牧一把將小丫頭抱起,扛到肩上就往屋裡去,就象土匪搶個大姑娘回山似的。
巧兒卻不怕他,嬌笑不已,楊芷跟在後面心裡頗有些感慨,巧兒也十二了(據她自己說的),而且長得十分漂亮,在這個時代,文人士大夫對這種豆蔻年華的美少女最是喜歡,大概也只有秦牧才會把她當兒女被寵著。
秦牧把巧兒放到榻上,抬手在她屁股蛋上來了兩巴掌,才好象突然記起什麼來似的問道:“娘子,為夫好象見你們在研究琴譜過,想來娘子的琴藝定是不差。”
“公子,姐姐何止琴彈得好,琴棋書畫那可都是好得不得了,只是前陣子公子不在贛州,姐姐都沒心思教人家。”
“巧兒別胡說。夫君莫聽她的,妾身........”
“別謙虛,快取琴來,為夫要聽琴。”秦牧哈哈一笑,又在巧兒屁股蛋上來了兩把巴掌,豪氣地說道,“我就不信了,少了張屠夫,就得吃帶毛豬。”
秦牧後半句話讓楊芷暗暗詫異,但她很明智的什麼也沒問,呡嘴輕笑著取琴去了。
董小宛無言地整理好衣裳,幽幽地發出一聲長嘆,為了冒家,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