āo勞政務,女兒擔心阿爹的身體,熬了些藥膳,出來想看爹爹回來沒有,好教人端來給阿爹補補身子。”
楊廷麟臉sè大為緩和,拍拍女兒的手背和聲說道:“芷兒先回房去吧,阿爹還有事。”
那酷似玉漱公主的少女乖巧地應了聲,又向秦牧斂衽一福便退下去。
楊廷麟看了看自己女兒的背景,再掃秦牧一眼,神情若有所思。
主客見禮重新落坐之後,楊廷麟當先開口道:“這次請秦知縣過來,首先是要感謝秦知縣對小女的救命之恩。”
“知府大人不必客氣,下官僥倖而已。”
楊廷麟聽出秦牧不想在此事上多言,而贛州的危機已經到了火燒眉毛的程度,楊廷麟也確實沒心思談私事,客氣幾句後也不復再提。
他將秦牧引到左邊的花廳,府裡的丫環很快端上幾樣酒菜,才飲了兩杯酒,楊廷麟便轉入正題道:“秦大人自南昌一路過來,清剿了近十股山賊,本官是早聞大名,如今會昌叛賊流毒贛州各縣,南北兩股叛軍對府城眼看已成夾擊之勢,南昌方面一時又無兵來援,我贛州可謂是勢若壘卵啊,對此,秦知縣可有何對策?”
“知府大人過獎了,我這一路過來,肅剿的不過是幾夥因衣食無著被逼落草為寇的難民,實不足道也。”
“秦知縣無須自謙,如今贛州形勢逼人,若有良策,還望及早道來,也好讓百姓少受些流毒。”
楊廷麟態度很誠懇,秦牧便也不再矯情,不疾不徐地答道:“知府大人既然垂詢下官,那下官便直言了,叛軍其勢已成,要想剿滅,需要綜合統籌,全面考慮才行;
首先,贛州事權必須高度集中,令出一門,避免不必要的扯皮,以免貽誤戰機,這就需要知府大人敢於承擔,敢於獨斷才行。”
“秦知縣請繼續。”楊廷麟不置可否。
“贛州境內多山,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易於隱藏賊寇,加上地處三省交界、五領之要會,又有贛江水運之利,流竄較為容易,因此賊寇一但成勢,要想剿滅就非常困難;
還有一點也必須考慮進去,那就是贛州的民情。自古以來,贛州俗雜風殊,質而少文。地偏俗樸,多出武夫勁卒。居民伉健,嗜勇好鬥;
下官查過贛州府志,宋元時期,贛州府共發生較大規模的動亂62次,因贛州境內多山,動亂初期往往難以剿滅,因此動亂規模往往發展得很大,動輒涉及多省,人數上萬甚至十萬之眾。
自本朝以來,波及贛州府治贛縣地區的較大動亂就有14起,整個贛南地區多達102起;可見此地民風何等彪悍好鬥。面對這樣複雜的地形,好鬥成風的民情,一味採取軍事手段是難以剿滅叛亂的。”
秦牧列出如此詳實的資料,令楊廷麟暗暗驚詫,也讓他對秦牧接下來的策略充滿了期待,他舉杯敬了秦牧一杯,才說道:“秦知縣所言甚有見地,那麼如何剿滅眼下的叛亂,想必秦大人胸中也定有成竹吧?”
“知府大人過獎了,胸有成竹不敢說,只有一二淺見供知府大人參考。”
“秦大人不妨直言。”
“軍事方面,匪首馬永貞與顧憲成理念不同,咱們不妨分而化之,在我看來,顧憲成一路叛軍雖然聲勢浩大,反而容易應付;
倒是馬永貞此人頗有些謀略,所過之處紀律也比較嚴明,沒有肆意流毒百姓,很得百姓的支援,這一路叛軍人數雖不多,要想剿滅反而不容易。下官的意思是,對馬永貞最好是以招撫為主。”
“招撫?”
“不錯,贛州多山,象馬永貞這樣的人,一但躲入山區,就算朝廷派來十萬大軍,也難以在短期剿滅。招撫無疑是最為合算的,據我所知,馬永貞為人頗為仗義,當初是為了幫朋友還高利貸,被會昌千戶所千戶逼得家破人亡,才殺官造反的。這樣的人,一但接受招撫之後,便不容易再反。不過如今其已成勢,想要成功招撫他,沒有個千戶的官職,只怕不行,這一點知府大人須有個準備才行。”
對於招撫,楊廷麟是很贊同的,畢竟現在贛州岌岌可危,能不能保住府城還成問題,若能招撫那是再好不過。
“好,本官立即上書朝廷,不過要等到朝廷答覆,只怕.............”
“知府大人,這就是我開始要你獨攬事權的原因之一,當此之時,已經來不及等朝廷回覆了,知府大人必須有先斬後奏的果決,招撫條件不防先答應下來。”
“沒有朝廷的首肯,只怕馬永貞未必能信得過本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