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的朝鮮洛黨有意去中國化,這是不可爭辯的事實,他們依靠滿清,極力架空朝鮮國王,這也是綱理倫常敗壞的體現。
朝鮮學習儒家經典上千年,李浚自然知道綱理倫常是社會穩定,是王朝統治的基礎,動搖不得。
秦牧的一番話,不但從認知上給他造成了極大的震動,而且讓他感覺十分驚恐,秦牧對此不滿,對朝鮮而言,將是一場難以承受的災難。
他再次伏首拜道:“秦王一席話,如醍醐灌頂,讓李浚受益無窮,只是金自典那些奸佞之徒已經被誅滅,朝鮮今後將不遺餘力地推行儒家教化,世世代代做大秦屬藩。”
雖然已是初秋季節,但北京的白天還是很炎熱,殿外的陽光十分明亮,照在殿前的漢白玉欄杆上,反射進殿裡來。
李浚又驚又怕,伏下身體時,秦牧看到他背上的衣裳已經全部被汗水浸溼了。
李浚的這番表態,當然不能讓秦牧滿意,他徐徐說道:“《戰國策》有載:魏王欲攻邯鄲 ,季梁諫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 ,將奚為北面?’
李浚,這側故事你應該是讀過的。你態度謙誠,本王是相信你的,只是有些事,大方向錯了,你再怎麼努力,最終還是事與願違。”
“還請秦王垂教。”
“你就算無意脫離中華自立,無意屏棄儒家的綱理倫常,但朝鮮棄用漢字,此舉必然會導致朝鮮對儒家精義越來越淡膜,綱理倫常越來越敗壞;
這不僅不利於朝鮮王室的統治,也危害到大秦東北的安全。朝鮮百年來,為何黨爭不斷,導致國力越來越弱?難道是歷代朝鮮王太昏庸嗎?”
“這........”這話李浚實在難以作答。
秦牧接著說道:“非也!先秦之時,始皇帝降旨。命天下車同轍,書同文,實為高屋建瓴,意義非凡之舉。千年以來。朝鮮沿用漢字,從中汲取了儒家精議,脫離了野蠻矇昧,也是相同的道理。
但現在朝鮮另起爐灶,創立自己所謂的文字,這分明是在人為的製造鴻溝,加深隔閡。同時這會使得朝鮮內部在文化上呈不同派系,埋下了黨爭的禍根。
而且這種黨爭之禍與明末流派之爭有根本性的區別,明末的派系之爭雖然激烈,事實上卻是儒家內部的一種自我完善。雖然這種紛爭,也會造成一定的陣痛,但整體上不會導致綱理倫常的淪喪,甚至促進王陽明等諸多儒學大師的出現。
再看朝鮮的洛黨與原黨,這實際上是儒學與反儒學的鬥爭。這是非常明顯的事情,也是非常危險的事情,綱理倫常的敗壞,非常容易,但要想把它重建起來,卻是千艱萬難。
李浚,本王是有意冊封你為朝鮮世子。將來繼續朝鮮大統的,但是今日之朝鮮,讓本王憂心忡忡啊。你才智著實不凡,只是要轉變朝鮮這種去儒化的危險傾向,還需要有堅韌的魄力才行,李浚。你自信有這樣的魄力嗎?”
秦牧的話,讓李浚彷彿找得了朝鮮內部矛盾激化的根源,情緒很是激動,而最後那幾句,側是關係到他切身的要害。以大秦現在對朝鮮的影響力,如果秦牧對他不滿意,他幾乎沒有繼承朝鮮王位的可能。
李浚頭上汗下如珠,不及多想,連忙伏首表態道:“秦王金玉良言,發人深省,李浚今日得聞,實乃三生之幸,臣發誓,若能繼承朝鮮大統,一定按秦王指明的陽關大道而行,全力推行漢字,加強儒家經典學習,推行大秦官話。”
秦牧聽李浚鄭重表態,這才滿意地說道:“不錯,不錯,你能這麼快醒悟,也不枉費本王一翻好意。”
李浚聞之,心中轉憂為喜,鄭重地行起了三拜九叩的大禮。
秦牧頷道道:“平身吧。在本王看來,文化是沒有國界的,儒家經典,博大精深,不但造就了中華兩千年的輝煌成就,也幫助朝鮮擺脫了野蠻與矇昧。
所以說,儒家經典不但是我中華的驕傲,也是包括朝鮮在內的天下各國的同共瑰寶,它是沒有國界之分的。
對待一種先進的文明,本王一向以認為,應該開啟心胸,去學習它、吸收它,如此自身才能得到進步。若是反其道而行,人為的製造一些鴻溝,這是非常愚蠢的行為。
縱觀歷史,西夏、蒙元都創造了自己的文字,但事實證明,這並不能幫助他們擺脫野蠻,強大如蒙元,仍無百年之國運,而且一但被趕出中原,失去了儒家文化的支撐,他們很快又變成犬羊狄夷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