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天曆二年,西北大旱,饑民相食,去陝西任行臺中丞的張養浩見此慘景,寫下了這首《山坡羊》。
歷史總是在不斷的輪迴,崇禎年間的西北,天災加上*,比元天曆朝的情景慘得多。且不光是西北,就連中原也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洛陽,在明軍與農民軍之間幾經易手,戰亂不休,此時幾乎變成了一片廢墟。
這裡曾經有規模比北京紫禁城大三四倍的宮殿群,武側天建的永珍神宮高達300尺,摩天接雲,氣勢無比恢弘。就連詩仙李白遊洛陽時,都不禁失聲慨嘆:“盛矣,美矣!皇哉,唐哉!”
但千年以下,經過無數次血與火的摧殘,曾讓大詩人不勝慨嘆的宮闕只剩下的一些低矮的斷垣殘壁,在風雨侵蝕下斑斑駁駁,默默地訴說著無盡的滄桑。
馬永貞攻取落陽後,拿出一部分軍糧賑濟難民,洛陽城總算稍稍恢復了一絲生氣,劫後餘生的百姓有了幾分盼頭,不少人開始艱難地重建家園。
無錢無磚無瓦,許多人就到洛水北面的隋唐皇宮遺址處挖些磚石來用。
馮新今天剛滿二十歲,有一膀子氣力,挖起磚石來唬唬有聲,盛唐的東西就是好,倒下的牆磚被泥土覆蓋了千年,挖出來仍然完好可用。
馮新挖了二三十塊磚,停下來歇息時,忍不住望著遠處城牆上的秦軍,露出一臉羨慕的神情。
他現在最大的願望是參加秦軍,因為參加秦軍就有飯吃,有衣穿。有餉拿,聽說還能分到田地,家裡能過上安穩的日子。
有飯吃有衣穿有田地,這些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是馮新做夢都想得到的。
現在洛陽稍有些氣力的男子,都爭著去當兵,馮新也想去,只是家中有病弱的老母,他要是去參軍的話,就沒人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了。
想到家中的病弱的母親。馮新連忙起身。奮力挖掘。要儘快挖夠一擔磚好回家,當!鋤頭落下時,下面突然傳來一聲金鐵之聲。
馮新一驚,連忙看自己的鋤頭。這鋤頭可是家裡唯一值錢的傢什了,只見鋤頭上缺了一個小口子,讓馮新十分心痛。
接下來他小心翼翼地往下挖,想看看地下到底是什麼東西,盤開四周的磚石,一個鐵匣子露了出來,鐵匣子上鏽跡斑斑,還有大火焚燒過的痕跡。
這鐵匣子裡會不會裝著以前皇宮裡的寶貝呢?馮新一顆心莫名地收緊,緊張得滿身是汗。他迫不及待地用鋤頭敲開鐵匣子上的銅鎖,開啟一看,但見匣子裡滿滿一團爛錦,已經腐朽不堪。
馮新大失所望,長長吁了一口氣。有些不甘地伸手撩撥了一下匣子裡的爛錦絮,這一撩撥,忽見一道玉光露出來,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驚得馮新不禁驚呼一聲。
一些在附近挖磚石的人聽著馮新的驚呼,紛紛圍過來,“哎喲,看看馮新挖到了什麼寶貝。”
“大家快來看啊,馮新挖到寶貝了。”
眾人嚷嚷之中,圍過來的人越來越多,馮新後悔莫及,一下子合起鐵匣子緊緊抱在懷中,警惕地看著眾人。
“馮新,東西是你挖到的,大家也不敢跟你搶,馬都督的告示不是早出來了嗎,搶劫那可是大罪。”
“對對對,馮新啊,開啟看看嘛,我們就看看。”
“就是,說不定你不知道東西值不值錢,還是大家幫瞧瞧,免得你被人騙哩。”
七八個人圍著馮新,七嘴八舌地鼓譟著,馮新哪肯呀,挖起的磚也不要了,用破衣裳包起鐵匣子,拿起鋤頭就往家裡跑。
到家之後,馮新將破舊的大門一關,看看不放心,又搬來一塊石磨頂住大門,才興沖沖地往房間裡跑:“娘,娘,孩子挖磚的時候,挖到寶貝了,娘,以後孩子有錢了,可以給你賣藥治病了.......”
房裡光線很亮,除了一張破木板床,可謂是家徒四壁,牆壁上還到處是破洞,一道道光線射進來形成一道道光柱。
破木板床上躺著一個病容滿臉的老婦人,頭髮已經花白。
她艱難地說道:“兒啊,你說什麼呢?挖到什麼了?”
“娘,您看,是一塊玉,好大一塊玉........”馮新跪在床前開啟鐵匣子,小心翼翼地撥開爛錦。
老婦人睜開渾濁的雙眼,儘量撐起上身,細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