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滿清剛進京時,時因天下未定,允許明朝的降臣上朝時仍穿明朝服飾,只是滿、漢大臣各站一班。
有個降臣孫之獬為獨得滿清歡心,有心“標異而示親”。一日上朝時他變得“煥然一新”,不但剃了發,留了辮,還改穿了滿族官吏的服裝。
當大臣們步入朝堂站班時,他很親切地走進了滿族大臣的行列。滿族大臣都自謂高人一等,哪能容忍屬下的漢臣孫之獬與之同班?七嘴八舌又你推我拉把他逐出班外。
孫之獬自討沒趣,悻悻然走回漢班,漢臣恨他過於逢迎求寵,一個緊挨一個毫不鬆動,不讓他入班。
徘徊於滿漢兩班大臣之間的孫之獬進退不得,狼狽萬狀。
他一怒之下,向順治帝上奏,說允許漢人儲存自己的服飾,這“是陛下從中國,而非中國從陛下也。”
攝政的多爾袞看了奏疏,大為激賞,於是頒令天下剃髮易服。
孫之獬的事不知是真是假,但滿清早有剃髮令是事實。只是入關之初天下未定,剃髮令又遭到漢族百姓強烈反抗,多爾袞才暫時作罷。
接到多鐸攻下南京之後,多爾袞認為大局已定,再不猶豫,再次頒佈剃髮令:各處文武軍民盡令剃髮,遵依者為我國之民,遲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
這次剃髮令頒出,依然遭到百姓強烈抵制,但是多爾袞這回決心已定,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令發後,官吏抓不剃髮者至軍門,朝至朝斬,夕至夕斬。
在如此殘暴的殺戮下,泱泱華夏,竟成遍地腥羶。
滿清希望透過剃髮易服來打擊、摧垮漢族尤其是上層人士的民族精神。確立滿族的統治地位,確保滿族不被漢族同化。
此舉已傷及華夏文明的核心。即使韃子舉了屠刀,斬落頭顱滾滾,殺得血雨腥風,依然有無數的漢人奮起反抗。
尤其是清軍尚未完全佔領的南方,漢人的反抗更是如火如荼。
其中常州府江陰縣本已降清,明知縣林之驥解印去職,清知縣方亨繼任,剃髮令一頒佈,瞬間讓江陰群情沸騰。
諸生許用等人聚於文廟,在明倫堂共同立誓:“頭可斷。發決不可剃!”
恰在此時。常州府發來嚴令。文書有“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之語。
清知縣方亨叫書吏把誶文錄成佈告張貼,書吏寫到這句話時,義憤填膺。把筆扔到地上說:“就死也罷!”訊息很快傳遍全城,立刻引發民眾強烈的反彈。
方亨見士民不從,秘密報告常州府請上司派兵“多殺樹威”。
這封密信被義民搜獲,於是擒住方亨,斬殺清差,推典史陳明選為首,以“大明中興”為旗號,自稱江陰義民正式反清。
諸如江陰這樣,因剃髮令降而復反的地方比比皆是。京畿的昌平、三河。以及冀中、蘇北、山東、山西、河南等地,都再現反清鬥爭。
如山東西部的榆園軍,山東東部的青州起義軍,山西西部呂梁山區的起義軍,河南懷慶、衛輝等地的起義軍。在河北各地也有很多小規模的農民武裝。
在這些起義軍中有被清軍打散的李自成舊部,更多的是早由秦牧派出的、軍情部副主事東方盛和監察部的甘南等兩百人分散組織的敵後武裝;
這些武裝力量或小或大,靈活機動,展開了如火如荼的敵後破壞作戰,一時間反清鬥爭風起雲湧。
此時,多鐸佔領了南京,手下連同投降的綠營兵已多達三十多萬,正在分兵攻城掠地,剿殺南明餘眾。
其中,派貝勒博洛帶甲數萬朝東南的杭州進軍,丹陽、常州、無錫、常熟、宜興等城紛紛望風而降,博洛兵鋒直指蘇杭。
另派三等公佟圖賴與恭順王孔有德率十萬大軍西進,破黃得功部,奪取蕪湖之後,繼續揮師連破繁昌、無為州、寧國府、宣城、南陵、建平、銅陵等州縣。
十萬大軍浩浩蕩蕩,旌旗遮日,塵囂天外,正向崔鋒防守的池州壓來,而東線大部分兵力已經被秦牧抽調,由蒙軻率領渡河阻截大別山南麓與長江之間的豁口,防止阿濟格與吳三桂東逃。
這使得東線兵力非常薄弱,崔鋒防守池州的兵力只有八千,面對佟圖賴與孔有德的十萬大軍,形勢極為艱險,池州若破,清軍就能直殺九江,反而會與阿濟格對秦軍形成兩平夾擊之勢。
甚至來不及調兵回援的話,防守空虛的南昌都有可能落入清軍手中,到時整個江西防線將崩裂,後果不堪設想。
崔鋒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