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的英國,曾經控制了幾乎全世界的海上重通道,以及比其本土大近兩百倍的殖民地,而且控制的時間跨度是那麼長,影響那麼的深遠。
那麼,以大秦現在的實力,就不能做到這一點嗎?
在技術方面,大秦已經領先了西方不少,造船業,武器方面,也領先了一大截,現在軍器監已經制造出前裝線膛炮,這種火炮射程更遠,精準度更高。
而且正在研製後裝線膛炮,經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也已接受成功了。
更重要的是,數理化在秦牧這個皇帝的強力推進下,已經開始普及開來,憑藉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工科人才的湧現必定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自然科技方面也必定會得到井噴式的發展。
海上貿易的興盛,加快了資本的積累,工業革命也必定會快速到來。
加上在秦牧的引領下,舉國上下的海權意識在不斷加強,憑藉強大的國力,要做到英國那樣稱霸四海並不見得很難。
而要控制海洋霸權,蘇伊士這個地方是絕對不能忽略的。
秦牧最初的計劃是,想透過李定的征戰,迫使奧斯曼割讓蘇伊士地區,但現在看來,這已經不大可能了。
從奧斯曼這位學者的話中,可以看出奧斯曼已經看清了帝國敗落的根源所在,而且他們已經開始在阿拉伯半島加強海軍建設。這進一步證明了,這位學者的話,已經得到了奧斯曼高層的認可。
奧斯曼帝國和薩法維帝國雖然同為伊斯蘭世界的國家。但因為所處的環境不同,兩國海軍的實力差別也非常大。
以前薩法維最主要的敵人是奧斯曼帝國和烏茲別克人,再加上一個關係時好時壞的莫臥兒王朝。這些威脅都來自於陸上,因此薩法維所有的精力都投在陸軍建設上,海軍非常弱小,大秦要欺負薩法維帝國很容易。
奧斯曼帝國的首都伊斯坦布林就位於海峽邊,整個地中海南岸也都是他的領土。而這些都必須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才能抵禦來自基督教世界的進攻。
因此。奧斯曼帝國非常注重海軍的建設,他們的海軍在地中海足以與西班牙以及歐洲多國的海軍抗衡。
在紅海地區,他們也保持著比較強大的海軍力量,有一回甚至殺到東南亞的蘇門答臘島。幫助島上信奉伊斯蘭教的小國對抗歐洲人的入侵。
只不過在大秦的遠洋艦隊挺進印度洋之前,奧斯曼帝國在印度洋方向的海軍主力被荷蘭人打敗了,因此這一年來他們在印度洋上才比較消停。
現在奧斯曼帝國明白了紅海這條貿易通道關係到整個國家的盛衰,要重新奪回東西方的貿易通道,想讓他們把蘇伊士吐出來,肯定沒那麼容易。
而且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如果全力發展海軍,對大秦在印度洋將會形成很大的挑戰。這當然更是秦牧不能容忍的。
蘇伊士地區,必須拿下。
問題是怎麼拿下蘇伊士地區呢?
蘇伊士離大秦太遠了。常言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奧斯曼帝國如此龐大,又如此看重這個地方。海軍的戰艦開過去,就算暫時奪下了這片地區,奧斯曼也必定會拼死奪回,到時候就要大規模駐軍,蘇伊士地區還是戰爭連綿不斷。
如此一來,大秦在這個地方就會耗費大量的精力和財富。所以,透過戰爭強行奪取。不是上策。
兵部左侍郎說道:“陛下,我大秦出兵,直接以武力奪取蘇伊士地區,會有很後患和隱憂。臣研究了一下奧斯曼的制度,奧斯曼的統治如此遼闊的疆域,主要是依靠蒂馬爾制。這是一種類似於封建采邑的統治制度。
奧斯曼蘇丹把土地賞賜給有功的軍人,作為服兵役的補償。蒂馬爾領地根據收入的多少,通常分為兩種:
年收入不足2萬阿克切(小銀幣)的稱蒂馬爾,其領主稱蒂馬爾哲;年收入在2至10萬阿克切之間的稱澤阿梅特,其領主稱扎伊姆。兩者通稱西帕希,即封建騎兵。
他們對領地的佔有是有條件的,除本人戰時必須應召參戰外,還根據其領地的收入提供一定數量的騎兵,通常每3000~5000阿克切提供1名。騎兵的馬匹、武器、糧食等均由領主供應。
領主通常住在領地內,除自營一定的耕地外,還監督土地的使用和農民完納租稅等。國家對他們的領地實施嚴格的監督。領主應將領地的絕大部分分配給農民世襲耕種,不得隨意沒收;
領主自己經營的土地不能超過農民的份地;領地除嚴格規定的一小部分外,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