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07章 用意

***

“一言而蔽之,就是查你的耗能,就能大致推斷出你的產量,如果耗能和產量相差太大,你賬面做得再漂亮,也必然存在做假賬的嫌疑。

而這些,都需要有相當專業的人才知道,甚至只有從事那個行業的人才清楚內情,所以,在培訓的過程中,朕覺得有必要聘請此類的人來擔任教員。”

隔行如融山,涉及一些專業知識的部門官員,當然是由這個專業的頂尖人才來培訓才對,而行業的頂尖人才,往往不是官員,而是從事這個行業的人。

比如做賬,最頂尖的人才肯定不是戶部那些讀四書五經出身的官員,而可能是各大商家的賬房,只有他們最清楚其中的門道。

這些司馬安、路振飛等人是心知肚明的,所以秦牧提出聘請這些專業的頂尖人才來做教員,對主管這方面的官員進行培訓,幾個內閣大臣覺得也在理,因此也同意了。

只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秦牧提出對這些部門官員進行培訓和考核,同時聘請各行各業的頂尖人才來擔任培訓老師。這些做法除了要提高官員的專業知識,提高他們的管理能力,從而提高整個部門的行政效率外,秦牧還隱藏著更深的用意。

試想一下,一旦朝廷官員也必須學習,那麼相應學科的地位是不是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呢?

比如戶部官員。必須參加數學、幾何等學科的知識,細分下來,又可分為金融、審計、倉管、會計等等。工部、軍器監、都水監、司農寺、太僕寺。欽天監等部門,要學習物理、化學、機械、農業、畜牧等相關的專業知識。

在培訓之後,考核不過關,即便不被立即免職,也基本失去了升遷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官員會自發地注重這些學科,就連那些有志為官的讀書人。也會提前主動學習這些學科的知識。

轉一圈下來,實際上數學、化學、物理、天文、地理、農業、牲畜等相關學科的地位就會不知不覺間得到極大的提高。

朝廷沒有明文規定讀書人必須學習這些。但你想做官嗎?做了官想升遷嗎?想入閣拜相,光宗耀祖嗎?

如果想,那麼請多多學習吧!不然你就算考中了進士,可能一輩子也只能做個八品小官。得不到升遷的機會。

而相應學科的人才、長期擔任培訓官員的教授,地位當然也會水漲船高。他們作為各個學科的代表,同樣有促進各個學科的影響力,提高這些學科的地位。

這樣下來,還用擔心沒人學習自然科學,還用擔心獨尊儒學導致的社會畸形現象嗎?

當然,像中國這樣的大國,地域遼闊,情況複雜。凡事不能急於求成。正如路振飛所說,就算要培訓,也必須一個部門一個部門的來。不能一窩蜂地上,否則會亂套的。

等這些部門的官員都實行職業培訓加考核,那相關的學科的地位也基本提起來了。

另外,宋徽宗雖然是亡國之君,但他的一些做法也可以借鑑一下。秦牧記得這位亡國之君曾設立畫院等,專門網羅行業頂尖人才進行交流創作。於是在那個時代出現了很多一流的書畫作品,比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等等。

那麼。宋徽宗能設立畫院,自己這個開國皇帝為什麼不能設立一個科學院,供養一大批院士呢?

歷代的皇宮能養幾萬太監宮女,自己就養不起幾百個院士?

何況就像內監研發司一樣,不但不用秦牧養著,相反,內監研發司的研究成果,已經成為皇家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以此類推,養再多的院士,又有什麼關係呢,他們創造的效益可能會遠遠超過供養他們的花費。

光是“皇家供養的院士”這一頭銜,估計就足以讓很多人擠破頭,爭著搶著爭奪了,根本不需要強行納入朝廷現行的體制內。

也就不用受朝廷官員的制約,我愛養多少院士,我就養,你管不著。

退一步說,誰沒有點愛好,秦牧作為開國之君,就強行把科學院納入朝廷的體制之內,又有誰能強行反對?

有了皇家科學院,有了皇家科學獎。再加上以上的培訓相關專業的官員的舉措,相信各個自然學科的地位足以提高起來了。有了盼頭,就會有大量喜歡自然學科的人投入其中學習鑽研。

至於科舉,就讓它繼續走它的老路,繼續鑽他的死衚衕吧,它走不動了,自然會被取締,而不會因此導致整個社會的畸形發展。

當然,這些心思是沒有必要透露給在座的內閣大臣的,自己一步一步的佈置,引導著大勢向這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