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宗周這個人絕對可稱得上儒家的衛道士。他這次來,不出意外,正是因為對學官進行數理化培訓考核的事。
他在傳統的儒學方面有極深的造詣,這一點秦牧是承認的。加上他聲望很高,秦牧要用他,但又擔心他阻礙自己一些新政策的推行,於是,把他扔到史館去修史。
都六七十歲的人了,等修完《明史》和《秦史》,估計也可以回家養老了。
二人埋頭在史館,十分投入,可謂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修兩部史。之前的風波他們都沒有參與,這次突然雙雙為數理化考核的事跑來蒹葭殿面聖,秦牧很懷疑其中是有人在煽風點火。
劉宗周這個人,思想很保守,他拒絕西洋新思想,是儒學後期迂腐思想的代表之一。
崇禎十五年(1642),劉宗周被重新起用為左都御史。入朝後,劉宗周多次上疏,請崇禎革除弊政,以擺脫國家的危機。
在《敬循職掌條列風紀之要以佐聖治疏》中,他提出“建道撰”、“貞法守”、“崇國體”、“清伏奸”、“懲官邪”、“飭吏治”等策略。
劉宗周雖素負清望,但畢竟只是一位飽讀詩書的學者、思想家,而不是一位運籌帷幄的政治家,因此他的一些主張實在不合時宜。
在當時,明朝江山已是風雨飄搖。但劉宗周認為“今天下非無才之患,而無本心之患”,因此主張“治心”是解救時艱的根本。他要求崇禎“明聖學以端治本”、“躬聖學以建治要”、“崇聖學以需治化”。
只要有些眼光的人。都不難看出,都火燒屁股了,還讓皇帝去明聖學以端治本,這是非常迂腐的想法。
在關於西洋傳教士湯若望的爭論中,劉宗周的主張更暴露出當時儒學已經缺乏應變能力。崇禎帝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打算用湯若望製造火器,希望利用西洋的先進技術。解決內憂外患問題。
如果崇禎此舉能順利進行,也許明代還能掙扎幾年。甚至明代的歷史都要重寫。但是,劉宗周堅決反對重用湯若望,更堅決反對製造火器。
他說:“臣聞用兵之道,太上湯武之仁義。其次桓文之節制,下此非所論矣。”“今日不待人而恃器,國威所以愈頓也。”“火器終無益於成敗之數。”
他把湯若望看成異端之人,請崇禎“放還本國,以永絕異端之根。”他堅持“仁義”說,反對革新兵器。
劉宗周作為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有這樣的言行,也表明儒家傳統已失去了寬宏大量的開放精神,這也許也是原來的歷史上。中國落伍、中華文化發生危機的主要原因。
蒹葭殿裡,劉宗周再次毫無不客氣地把數理化痛斥了一番,言詞激烈。震動梁宇,這絕對是蒹葭殿落成以來,接受的最強烈的一次振盪考驗,還好當初黃振林沒有偷工減料,蒹葭殿的質量不錯。
在猛噴了一通口水之後,劉宗周再次一字不改的丟擲“明聖學以端治本”、“躬聖學以建治要”、“崇聖學以需治化”的理念。要秦牧迴歸正道。
在原來的歷史上,明亡之後。劉宗周說了句:“先帝(指崇禎)之變,宜死;南京失守,宜死;今監國(璐王)納降,又宜死。不死,尚俟何日?世豈有偷生御史大夫耶?”說完之後絕食兩旬,以身殉國。
想到這些,秦牧忍住了沒有立即發怒,對於一個能以身殉國的人,哪怕他的思想保守一些,秦牧也能給予最大的容忍。
劉宗周畢竟年紀大了,相信他嚎不了多久的,果然,才一盞茶功夫,劉宗周就累得直喘粗氣,臉色又是紅又是紫,讓人怪揪心的。
黃道周見此,立即便要搶過接力棒,繼續猛轟。
秦牧適時疾聲大喝:“來人啊!快傳太醫!快傳太醫!”
憋足了勁正準備接著猛轟的黃道周見皇帝急聲傳喚太醫,不由得嚇了一跳:“陛下!陛下可是龍體欠安?”
不管怎麼樣,秦牧總是大秦的皇帝,而且幾個皇子又都還年幼,他若有什麼三長兩短的話,這剛剛安定的天下,非得再次大亂不可。就算他只是龍體欠安,也足以引發朝野不安,免不了暗流洶湧.....
秦牧微微一怔,他讓人傳太醫,是見劉宗周臉色怪嚇人的,而且也想以此來打亂黃劉二人的步調;
見黃道周反而誤會是自己龍體欠安,秦牧心頭一動,抬起手來捂著自己的腦袋說道:“朕這兩日身體著實有些不適,不過沒有大礙,二位卿家但可放心,只是還請二位卿家奏事之時,聲音小一點。這聲音太大,朕腦子裡就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