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不久,劉虞的舊部從事鮮于輔等人合率幽州舊兵,為劉虞報仇。鮮于輔又推薦閆柔為烏桓郡司馬,閆柔糾合胡漢兩族人馬數萬,大敗公孫瓚的部將漁陽太守鄒丹,斬首四千餘級。烏桓王也感劉虞恩德,率烏桓族人與鮮卑人騎兵七千餘人與鮮于輔合兵從袁紹處迎還劉虞之子劉和。劉和率幽州舊部與烏桓、鮮卑騎兵又與袁紹的大將義合兵為十萬餘眾,與鮮于輔等一同向公孫瓚發起攻擊,數敗公孫瓚大軍。公孫瓚率眾固守易京。在易京周圍挖掘構築十層圍塹大溝,於溝裡築起五六丈高的高地,在上面再築起高樓重臺。中心的那一層溝塹裡的高地高十餘丈,公孫瓚自己據守在高地所建的樓臺之上,打造鐵門隔絕內外,連文書都用繩子上下傳遞,自己則擁妻抱妾的在樓內醉生夢死。並在易京十重圍塹之內囤積三百萬斛穀米。想和袁紹打持久戰。袁紹的軍隊圍困易京一年之久仍不能攻克,袁紹就將所有兵眾不下一二十萬悉數調來,日夜攻打易京不止。公孫瓚這下害怕了,便派自己的兒子出營,去求救於黑山軍,自己也想率騎兵突圍,依靠黑山軍去抄袁紹的後路。後來為長史關靖所勸乃放棄了突圍的計劃,仍死守易京。不久,公孫瓚之子公孫續率黑山軍來援,公孫瓚派使者與兒子聯絡,約定舉火為號,裡合外應,共同夾擊袁紹。不巧使者為袁紹軍兵捉住,袁紹便將計就計,按公孫瓚約定的時間舉火為號引誘公孫瓚出城。公孫瓚真以為救兵來到,便率軍出城,中了袁紹的埋伏吃了一個大敗仗後便又逃回城中固守。袁紹又命士兵挖地道一直攻到公孫瓚據守的最後一道堡壘中京。公孫瓚見大勢已去,便將他的姐妹妻子家屬盡數縊死,然後於樓臺之上舉火自焚。公孫瓚的秘書長長史關靖赴袁紹軍中奮力戰死。公孫瓚之子公孫德、部將田楷也都先後在袁紹軍中戰死。劉虞的幽州舊部鮮于輔、閆柔後來都投奔了曹操拜將封侯。但此時的曹操還沒有能力來消滅袁紹,北方的青、兗、幽、並四州都暫時落入袁紹的手中,袁紹又成了曹操之前,劉虞、公孫瓚之後的北方最大的軍閥。這已是公元199年的事了。第二年袁紹與曹操便拉開了官渡戰役的序幕,又經過十餘年的戰事,曹操才最後消滅了袁紹的全部殘餘勢力,成為一統北方的最大軍閥。

觀公孫瓚的一生並非無可取之處,初年縱橫幽燕齊趙遼東之地,名震塞北關外,亦有不少的英雄氣概。但後來驕奢殘暴,殺害忠良,已有自相瓦解之勢,更何況又遭遇劉虞舊部與袁紹的聯合圍剿,都是自取滅亡之道。《後漢書》與《三國志》似乎對他都沒有什麼評價,一為其與劉虞之間的分裂嘆息,一說他困守易京,坐以待斃而已。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袁紹(1)

袁紹 —— 割據北方四州十餘年的大軍閥,最有實力也令曹操最為頭疼的競爭對手;不用賢能不善謀斷自取滅亡於黃河一戰;死於非命的一流謀士沮授與田豐;驕傲可能不使人落後但會使人死無處所;沒有犧牲精神的家族是沒有生存權利的

袁紹在《三國演義》中沒有給人們留下好印象。歷史上的袁紹早期尚有可圈點之處。到了中後期則是一個毫無可取之處自取滅亡的一介擁兵自重而優柔寡斷,不斷出現決策錯誤的政治庸人而已。

袁紹,字本初。汝南郡汝陽縣人氏。汝陽在今天河南省商水一帶。出身於東漢歷代名門世家,祖上四世三公,從袁紹的曾祖父袁安在漢章帝時代位居司徒以來,先後有子孫袁敞、袁陽、袁逢、袁隗都官至司空、太尉等職。其他子弟也多為太守、將校,因而史稱袁氏一族“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勢傾天下”為東漢著名的名門望族。

袁紹出生後父親便去世,由叔父袁逢養大,很受袁逢、袁隗的喜愛。在少年時就為他謀得了一個郎官的位置,青年時代便被任命為濮陽縣令,很有清名。不久,又遭母喪,先後守父母之陵達6年之久。喪期服孝之後隱居於洛陽。喜與民間豪傑俊士結交遊處,而不入仕途。因而中常侍趙忠開始非議他,說他“不應朝廷徵召而私養死士,不知道他想幹什麼”。他的叔父袁隗知道後便責備他說:“你想讓我們袁家被滅族嗎?”袁紹無奈便應大將軍府的徵召去任職幫忙,先任大將軍府的部長一類官職,又任侍御史等文職。後來又任中軍校尉、司隸校尉等武職,很有權勢。而且由於袁紹生得姿貌威容,又能禮賢下士,雖然內心狹隘陰忌,但卻能喜怒不形於色,裝得很大度,很有雅量,因而依附他的人很多。

漢靈帝駕崩後,朝中以十常侍為首的宦黨專政,大將軍何進便與袁紹相謀想除掉這夥宦官,但何太后堅決不同意。何進便傳詔地方軍閥董卓、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