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去吧,莫讓聖人等待。”
所謂百姓,其實是鄉老、鄉紳等既得利益者,他們對朝廷最為恭順,被召來百餘人,就在殿前山呼萬歲,領受赦令。
皇帝昏昏沉沉,聽到外面的聲音,問起內侍道:“百姓們都接受了聖旨嗎?”
“回聖人的話,百姓們都接受了聖旨。”
“他們高興嗎?”皇帝又問道。
“回聖人的話,百姓們很高興,都稱陛下乃堯舜之君也!”
“那就好,那就好!”高宗喃喃地道:旋即他稍稍精神,叫道:“喚駙馬和公主來!”
韋與太平公主給傳到殿上,夫婦倆含淚跪在他病榻前,武后則坐在他的榻邊。
“駙馬,朕欲大行,去天上見太宗皇帝了!”高宗皇帝輕聲道。
事已至此,韋再不能夠說出什麼其他話,只能夠不停地叩頭。
“朕見到太宗皇帝,無愧於是他的兒子!”高宗皇帝提高音量道:“破突厥、滅高句麗、亡吐蕃,朕,做到矣!別看突厥人造反猖獗,實屬蘚芥之疾,朕有駙馬,駙馬領兵一出,當可平定,朕沒說錯吧!”
聽著高宗皇帝的話,無論是武后還是太平公主,心中都是震駭:“駙馬,當不會是預知到皇帝意欲大行,方才不大動干戈吧!”
“陛下聖明,兒臣早有方略,若兒臣出兵,突厥即平!”韋傲然地道,旋即恭維皇帝道:“兒臣敢言,雖高祖、太宗皇帝,兵威之盛,亦未如陛下也!”
“這都是有了象駙馬你這樣的好將軍!”高宗皇帝臉上露出一絲笑容,語重心長地道:“駙馬,你是個好將軍,但殺心過重,殺人盈野,露屍千里,當體恤天心,有白起之能,無有白起之患也!”
“兒臣謹遵陛下聖諭!”韋重重叩頭道:“今後諸族萬民蒼生,皆因陛下之言而得生也!”
“好,好!”高宗皇帝欣慰地道。
“皇兒!”他望向太平公主道。
“父皇!”太平公主悲聲道。
“你在家當得做個好妻子、好母親,遇事多想想,勿使小孩子脾氣。”
“不可多妒,駙馬在外有外室,你作為正室,當有氣度,不讓他們骨肉分離。”聽得高宗皇帝的話,韋馬上給他點讚了,只有他才能說這樣話教訓太平公主。
而太平公主不愧刁蠻,委屈地道:“臣女哪有啊,駙馬過節前去外地與他們相會,我是同意的,還有他與上官婉兒亂搞,我也沒反對啊!”
韋汗哪,這妞都什麼時候了,還在亂講,武后即時干預道:“皇兒,你父皇說什麼,你應就是了!”
“是!”太平公主垂首領旨。
高宗皇帝交代完畢,揮手讓他們出去。
在殿外侯著的諸臣們以羨慕的目光看著他們,就連太子也都沒有得到特殊照顧呢。
……
是夜,高宗召裴炎入宮,接受遺詔,著其輔佐朝政,高宗在遺詔中命令太子在他靈柩前即帝位,軍國大事有不能決斷的,兼請天后處置。
嗣後,帝崩於貞觀殿!
第五五五節 新朝伊始
皇帝大行,舉國服哀,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盡是素縞。
在皇帝靈前,武后、太子與王公大臣們慟哭,一片哭聲。
王公大臣們在哭,哭這位好皇帝,其軍功之盛,力蓋高祖和太宗。
破突厥、滅高句麗、亡吐蕃,雖高祖和太宗,亦不如也。
唐代的版圖,至此勝過高祖和太宗,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
高宗皇帝勤政,登基之初,即把太宗皇帝三日一朝制度改為一日一朝,勤勉執政。
有知人之明,所用文臣武將皆為大唐棟樑,尤其是駙馬韋,更是得意之作!
高宗皇帝愛民,鼓勵農桑,發展經濟,努力使百姓過得好,其執法狀況寬平公正,犯罪率較低,有一次,大理寺卿唐臨向李治報告說:“監獄中在押的犯人只有五十多個,其中只有兩人需要判死刑。”
他寬仁到什麼程度呢?有次他從長安到東都洛陽,聽說車匪路霸打劫厲害(但不殺人),就從監獄裡提取角頭老大一位,坐在車上先行開路,以避免官軍與匪衝突!(當然這麼做也有迂腐之處,武后臨朝後就改弦易轍了)
武后痛哭,她與高宗皇帝做了這麼多年的夫妻,感情深厚,她是愛他的,而他也是愛她的!
在皇帝序列中,李治皇帝所生的孩子數量不算多八兒四女,其中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