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互市:與胡人做交易,以先進的市場成為燈塔國,吸引胡人,例如慄特人最喜歡的就是大唐,無它,能大賺一票。
三、分化離間:拉一派打一派,誰坐大就打誰。例如公元583年突厥汗國分裂就有大隋的陰謀,而太宗皇帝也非常愛用這一招。
上官婉兒的匯總十分詳細,有每種狀況的物件、年代、效果和詔書等等,她以史為鑑指出,對於突厥這種有巨大威脅又無法訓服的種族,只能戰爭,
“彼輩所求甚多,無法滿足,如秦國破六國,非六國兵力不足,弊在賂秦。”上官婉兒不止是匯總,還有歸納借喻:“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新不盡,火不滅。”
“隋唐予突厥,賞賜、和親皆有之,且豐厚,然而突厥始終不滿足,不斷南侵。”
“突厥之事,正如隋唐與高句麗之戰,不斷的戰爭,方才掃平高句麗,突厥也是如此的國家,非打不可,我們與高句麗,可沒說過什麼設羈糜府州,是徹底打平!”上官婉兒冷靜地給出最有力的證據!
隋朝煬帝打高句麗三次,甚至之前的文帝也打過高句麗。
太宗皇帝打高句麗一次,另一次未遂。
之後高宗打高句麗二十年!
有這樣的證據,這麼多皇帝為榜樣,高宗皇帝更是大打出手,日打夜打,不作妥協!
蓋因高句麗極有尿性,打他一下,老實一下,然後好了傷疤忘了痛,又來招惹‘中原’,突厥也是如此,投降了又造反,誰受得了!
因此,韋以他岳父為榜樣,正是學習先祖所為,不是不聽祖宗的話。
武則天閱讀上官婉兒的報告,十分欣喜,立即著她道:“婉兒,你擬一份制書,把那些彈劾駙馬的奏摺批駁回去。”
司記胡云看著上官婉兒把那些彈劾韋的奏摺看過之後,立即在殿內側桌邊上起草制書,逐個批駁諸臣。
須臾即成,快得好象不假思索一般。
胡云過去捧起制書送交武則天之前,她快速地瞥了一圈,看到制書上那些反對的大臣的人名、身份、論點論據都有歸納濃縮,上官婉兒不過是看了一次,就把對方一群人都記住了,針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批駁。
微微地嘆了一口氣,胡云自承做不來!
這樣的人,你根本別指望能夠勝得過她。
武則天看過了上官婉兒起草的制書,十分高興,吩咐胡云明天送交皇帝蓋印。
李旦這個傀儡皇帝淪為了人形蓋印機器!
說到皇帝,胡云又是暗地裡嘆氣,武后不算很喜歡用寺人,總是使喚宮女,胡云負責押運擬好的詔書、浩、制書等送交皇帝蓋印,有大量機會接觸到皇帝,實在話胡云也有幾分姿色,自認為比起皇帝身邊人漂亮,然而皇帝正經至極,哪怕是胡云有意勾引皇帝,也得不到皇帝的任何反應!(皇帝怕極了是太后有意安排的!汙辱母婢在封建社會可是大罪名。)
要不是皇帝一天到晚翻后妃的牌子(他都沒政務可做,不翻牌子哪有事幹),胡云真以為這個皇帝給他老孃嚇得萎了。
宮裡想到出頭不容易,現有兩個大主子,一是太后,在太后身邊辦事,二是皇帝,如果成為皇帝身邊人,都可以快速上位。
太后對身邊辦事人員的要求高,有上官婉兒在,胡云只能夠做個普通辦事人員,但即使上官婉兒不在,胡云也辦不到上官婉兒那種角色。至於皇帝,唉,胡云無奈啊。
完了這件事事情,武則天馬上又安排上官婉兒按她的授意,加工潤色,就是武則天說箇中心思想,其餘由上官婉兒自由發揮,連續處理了十多件政務,均是又快又好,讓胡云十分沮喪,同時也是十分的欽佩。
武則天自然沒注意到這等小人物的狀況,上官婉兒倒是注意到了,也看到了胡云的嘆氣,她心中明白鬍雲想什麼,不由得淺淺一笑。
除了自身的聰明才智,還有走一步看三步,象《征伐後突厥蠻夷檄》和剛才的那件制書,早就打過腹稿了!
要不然這麼重大的事務這麼快那麼好,所以說功夫盡在外面。而接下來的十多件政務,就有一些小地方被武則天改動過。
等到上官婉兒從武則天那邊回來,已是月到中天了,她小小獎勵了那些聽用的宮女健婦後,依舊看了小半個時辰的書才歇息。
這是她每天的習慣,哪怕是再苦再累,也要看書,有時間就多看,沒時間就少看,但總要看。
文章要多看,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堅持不懈,就會成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