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匱乏,製作困難,
“啟稟大將軍,我方偵察後,估算馬邑守軍有八千人左右!”
楊成獻明白說估算,有一定的根據和錯誤出入,可為作戰判斷,又聽到他說石門方向的敵軍非常強大,可能有二三萬人,因為他們人多,斥侯難以接近。
李瑾行接受了沙盤,再次表揚了嵩陽縣折衝府的戰功和獻出沙盤,當場清了舊賬,說打楊成獻軍棍的就將功贖罪,沒有實際獎勵,但給了他們一個優惠,讓他們去到石門方向的道路上前出,以防石門援兵。
如此,他們暫時不需要參加殘酷的攻城戰!
……
諸人都退出後,李瑾行獨留在帥帳,看著馬邑地圖發呆。
一將未經通報,徑入帥帳!
能大搖大擺進來的只有高侃,另一位主將,是大唐左監門衛大將軍、安東都護。
高侃也是一位傳奇性大將,其儉素自處,忠果有謀,曾擊******的車鼻可汗,參與滅亡高句麗之戰,之後高句麗叛大唐,高侃為平叛的主將之一,最終消滅高句麗叛軍。
他有個孫子相當出色,乃大唐著名的邊塞詩人高適,“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就是他寫的。
……
高侃進帳,李瑾行起來歡迎他的到來,兩人寒喧一下,高侃抬眼望去,就知道沙盤的作用,問道:“不錯,哪位將軍有這等武略?”“不是將軍,是都尉!”
李瑾行遂將馮小寶的事情簡略說了一下,若是普通將領,他真沒有什麼興趣記得,但承務郎、守嵩陽縣折衝府(上府)實在特別,哪怕還沒出現,已經令人印象深刻。
高侃則注意到“他殺了一萬吐蕃人!”
才十八歲!
不怪御史彈劾他,十八歲能殺一萬人,還是兇惡的吐蕃人,真是……只能嘖嘖嘖了。
但李瑾行一句話就將高侃的疑惑打消了百分之八十:“他們(折衝府)來時是騎兵一人三馬,步兵一人二馬,騎兵都是河西馬!上府兵步騎對半,從吐蕃到安東,日行百里。”
饒是高侃打了這麼多年仗,也給這等豪華馬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