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3部分

上牲畜,一路上首先殺羊供給軍隊,牛拉著車,需要時就殺牛為食。

夾在這麼龐大的隊伍中,誰都會心潮起伏:俺們是去做大事的哦!

李敬玄的感覺更是美妙了,俺是帶他們去做大事的哦!

大軍行動路線:

由鄯城河源軍向南微西行,約百里至承風嶺,隋置承風戍,為羌夷來華互市處。

由承風西行約二百里,至青海東南隅海岸吐谷渾舊都樹敦城,此為隋及唐初鄯州通吐渾西域之主道。

再從樹敦城出發往大非川,大非川是青海附近非常重要的地方,其西北通向吐谷渾都伏俟城,西南通向烏海、柏海,且其地水草豐茂,能供養大軍,尤其是戰馬,可以得到比較好的補充。

控制了大非川之後,即時搭建堡壘,修建堅寨,只要立足,吐蕃人的攻堅能力甚弱,必難以驅除唐軍,唐軍可據城而戰,或守,佔據戰略主動。

……

風在呼嘯馬在叫,箭枝飛落,刀光帶起了簇簇的鮮血。

騎兵狂風般捲過草原,留在他們身後的是淋漓的鮮血和屍體。

前軍劉審禮的部隊打得非常堅決,不顧犧牲,沿途清除吐蕃斥侯,雙方最大的戰鬥都有百騎以上,打得非常血腥。

唐軍援助源源不斷,吐蕃人不得不撤退,劉審禮進抵承風嶺。

和歷史上不同的是,唐軍到達承風嶺之後,馬上有二萬民夫跟進,他們帶有磚頭、水泥、木頭和鐵棍(鋼筋),即時開始修建堡壘。

當中軍上來時,這個堡壘已經成形了!

水泥鋼筋的作用非常大,李謹行率領的積石道軍馬與李敬玄會合時,見到的是山嶺上矗立的一座高八米的大寨,周長為六百步,其實不用這麼高,但李敬玄好大喜功,下令建高為八米。

唐人將部分物資屯積在裡面,留兵兩千把守。

李謹行與李敬玄合兵一處,軍勢更壯,李敬玄躊躇滿志地發號施令:“進軍,擊破吐蕃就在今朝!”

資訊不斷傳遞,劉審禮到達了樹敦城,吐蕃人的抵抗稍盛,但都給唐軍所粉碎。

劉審禮的稟報是:“大總管,您可以順利前進!”

李敬玄欣然地道:“甚好,吐蕃其勢孤矣!”

大家彈冠相慶,部隊乃繼續前進,到達樹敦城(青海共和南)。

樹敦城乃吐谷渾舊都,但已經荒蕪,空餘殘柱爛垣,在那裡可眺望看到西海(青海)。

李敬玄嫌其意不利大軍,沒有進城,而在遠處駐下大帳。

馮小寶卻無所謂,他在城中漫步,看到了吐谷渾舊都有大街小巷幾十條,街巷方正整齊,王宮氣派宏大,街道兩邊密集的屋舍,有點類似長安,依稀顯露出舊日的繁華,但已寂然無聲矣!

別人可沒得這等空閒和自由,唯有馮小寶有點文化修養,獨自遊玩。

他也曾經經過此地,但當時軍旅匆匆忙忙,人都在馬背上,哪象現在大軍環繞在外,非常安全。

抬頭望月,月光如水,照在這座荒城上,馮小寶和侍衛們拉長的身影,一片悽清。

身處古代、荒城、月光,諸多元素令馮小寶的記憶之海泛起陣陣漣漪,忍不住叫道:“取筆墨來!”

他找了一塊寬大的石板,那是面牆倒塌,部下在上面墊了一塊木板,馮小寶揮筆疾書。

荒城裡響起了急促的腳步聲,楊成獻陪著時任積石道經略大使李謹行、行軍司馬婁師德匆匆來找馮小寶商量事情,正趕上了馮小寶居然在寫詩!

詩名為《荒城之月》,內容是:

春日高樓明月夜,盛宴在華堂。

杯觥人影相交錯,美酒泛流光。

千年西海水深深,絃歌聲悠揚。(原為“千年蒼松吐繁茂,絃歌志悠揚,改)

昔日繁華今何在,故人知何方?

秋日戰場布寒霜,衰草映斜陽。

雁叫聲聲長空過,暮雲正蒼黃。

雁影劍光相交映,撫劍思茫茫。

良辰美景今何在,回首心悲愴!

荒城十五明月夜,四野何淒涼。

月兒依然舊時月,冷冷予清光。

頹垣斷壁留痕跡,枯草矗破牆。(原為“頹垣斷壁留痕跡,枯藤繞殘牆,改)

殘巷唯聽風雨急,不聞絃歌響!(原為“松林唯聽風雨急,不聞絃歌響!改)

浩渺太空臨千古,千古此月光。

人世枯榮與興亡,瞬息化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