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他所知有限,卻哪裡能分得清,回民與色目人之間,有什麼聯絡,又有什麼不同。
他今日在朝堂說起這回民暴亂的事,其實也很簡單,只是想說自己分析卷宗發現回民暴亂的根結所在,然後嘗試去解決這件事。
可如今這位不知名的大臣說的頭頭是道,就好似自己的分析是錯,而他所說的回民問題,是歷史遺留問題才是對的一般。
但如果回民卻是因為失去特權,才一直處處與大明朝廷作對,那麼卻也有些不對。
畢竟如果說太祖時期的回民,還是從蒙元遺留下來的特權階層,這還能令人信服。
可弘治時期的回民,卻已經繁衍了好幾代,許多人生下來,根本就沒有聽過蒙元士氣色目人的輝煌,更遑論知道這色目人與回民之間的隱約聯絡。
因此太祖時期的回民暴亂,或許有歷史遺留的問題,可弘治時期的回民暴亂,不一定有這個原因。
想到這裡,子龍卻也是組織了一下語言,就把這自己所想,大部分都說了出來。
那官員本來不過是想表現一番,顯示自己的卓越見識罷了。不管子龍說的對與不對,在子龍身為君主的情況下,他不能,也不敢去明目張膽的反駁。
更何況,子龍所說的,卻也是對他這等回民暴亂的問題,就是歷史遺留問題的一個最好的反擊,他聽了之後,也是不禁反思起來,良久之後,只得苦笑一聲,高呼一聲“陛下英明”,然後退入了班中。
他這一退下,卻也是讓朝堂炸開了鍋。朝堂之上諸位大臣,不說都學富五車,至少都是有本事的能人,不論他的本事是正是邪!
如今這經歷過大劫的陛下,非但突然對政務上了心,還在朝堂之上,公開與一名大臣討論起回民暴亂這種政務的問題來,卻是讓諸位大臣眼前一亮。
拒諫怠政的皇帝,才是最讓他們頭痛的,而像子龍這樣,能夠與大臣討論,還能聽取大臣意見之後,再進行討論的皇帝,才是讓他們高興的。
因此一個大臣剛剛鎩羽而歸,卻讓更多的大臣都跳出來,一個個的都是儘自己所能,去思考,去提出這回民暴亂的種種可能來。
可他們或許在廟堂太久,說了許多原因,卻終究不是子龍要的答案。
可子龍也是面帶微笑,一一聽取之後,又反思良久,覺得有理,就記錄下來,沒理的,卻也是找出其中漏洞,反饋給大臣。
一時間,這以往爭執、吵鬧的朝堂,倒第一次出現這種君臣相諧的場景。令得李東陽、楊廷和等人看得目瞪口呆,差點也忍不住出頭說話了。
只是他們還沒來得及說,大部分觀點都已經被說完。
子龍見下面群臣漸漸都說完,不禁也是有些疲累的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再好好看了看自己記錄下來的東西,然後才一臉笑意的說道:“今天朝會,能與諸卿討教,倒真是一大快事,日後但有什麼要說的,要進諫的,諸卿都可以與今天這般,不必忌諱!朕今天下旨,有朕一日在位,不以言者入罪!”
其實在太祖朱元璋的時候,就曾經形成過不成文的規定,不以言者入罪!
可是太祖的規矩,一來針對的是負責監察的都察院,以及六科給事中,二來因為歷任皇帝性情不同,這條政策的執行自然也出現了不同的偏差。
但今日子龍鄭重其事的下了這道旨意,非但是強調了這個言者無罪的政策,更是把這個範圍,從都察院與六科給事中,給擴大到了整個官僚階層。
這讓這些自幼熟讀儒家經典,信奉君王虛懷若谷,善於納諫的大臣們都是高興不已,就是李東陽,也是臉上罕見的佈滿了笑意,撫須微笑,看著子龍滿是滿意。
而李東陽更是出面,領著群臣一起,對著子龍山呼萬歲,在慶幸有子龍這麼一個好君主,出現在了大明衰敗之時。
等受了李東陽領著群臣的這一禮之後,子龍等群臣稍微冷靜了一下,然後才緩緩說道:“朕剛剛與諸卿討論了諸多回民暴亂的種種可能,其中有人意見雖然朕不認同,可有些意見,倒真是讓朕眼前一亮!
諸卿方才說的,朕覺得對的,都已經記錄在冊,待得朕差人去查訪清楚,然後再針對這些意見,分別嘉獎一應人等,並且再懇請諸卿,根據這些意見,提出解決辦法來!”
這倒是子龍真心的話,想起當初鳳翔府回民暴亂,馬風月一家無辜被殺,無數回民、漢民,大明將士無辜蒙難,子龍都覺得極為痛心。
他久在寧夏,也與回民打過許多交道。覺得回民雖然與中原漢民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