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6部分

口,無法自己生產。

而實際上,印度本身的工業基礎太差,各種精密加工就不算了,以最基本的原材料加工,也基礎輕重工業的各種配套產業,都遠遠達不到真正實現各種武器裝備國產化的標準。

印度政府高層也明白這個原因,但是國際環境和印度內部的社會環境,似乎讓印度人覺得,並不允許自己靜下心,用個二三十年的時間,來完善國內的整體工業。

因此印度依然是每一年都在買買買,也一邊在努力實現國內的各種工業完善。

而未來科技集團,在印度看來,有一個十分神奇的閃光點,或者說是讓印度最感興趣的地方。

那就是未來科技集團擁有堪比超級大國的軍工生產能力,但卻是一個完全不需要龐大國家工業基礎支撐的奇怪工業形態。

國際上,已經有人將這種工業稱之為未來工業模式,而這也彷彿給印度開啟了一扇全新的大門。

未來科技集團不需要龐大的基礎工業支撐,那也就繞過了印度國內各種沉珂毛病,意味著印度也完全可以走上未來科技集團的那條道路。

但是未來科技集團到底怎麼做到的?

國際社會依然在猜測,印度也自然不可能清楚。

傳統的辦法,那就是建立合作,在合作中尋求瞭解,從而帶動自身的工業高度。

印度人的想法很好,但是很遺憾,對於印度人如意算盤,樊奕澤回答十分乾脆,直接搖搖頭,拒絕了莫迪這個所謂的合作。

並不是樊奕澤覺得基地的3d列印技術,是絕對不能外洩的,而是要看物件,也要看籌碼。

印度這個國家內部政策敵我立場十分的明確,今天印度需要你,也確實是想從你身上得到什麼東西。

如果明天印度覺得,在你身上得不到什麼好處,或者你的存在的風險已經高過利益,那印度絕對不會對你心慈手軟。

特別是未來科技集團已經決定和巴基斯坦進行密切的軍事合作,而實際上印度又無法從未來科技集團身上得到好處。

到時候印度必然會翻臉,一紙文書是擋不住一個國家考慮到切身利益的平衡上。

而對於印度這樣的人口和國土面積都不小的國家,樊奕澤也沒有集合和印度爆發什麼戰爭。

所以能夠拒絕就自然要拒絕,不過樊奕澤的態度也並不堅決,因為他也有心想要抬高價碼。

如果印度真的能夠開出一個讓他滿意的價格來,樊奕澤也不介意給印度一點甜頭。

3d列印技術,其生產工藝的核心,並不是在3d列印技術上,而是在原材料的精煉上。

基地最強大的科技之一,便是對各種元素的提取和精煉技術,如果沒有這個技術,基地所謂的3d列印技術,也不會比當今的3d列印技術先進多少。

只要控制了原材料,讓印度嚐到了甜頭,到時候印度也不得不進口未來科技集團的原材料,屆時無論是產量,還是質量,還是軍工產品的壽命,實際上都控制在未來科技集團的手中。

而且哪怕將來印度敢翻臉,樊奕澤也絕對會毫不客氣的教訓印度。

政治講究的是一個合理價位,樊奕澤的拒絕,莫迪並沒有就這樣放棄,接著說道:

“在聯合軍事工業的股權上,我們還可以做出讓步,樊先生,您認為什麼樣的比例,您認為合適?”

樊奕澤聞言,說道:“我的條件,您能答應,印度國防部也不會答應的。”

莫迪聞言,頓時覺得有戲,說道:“您請直說。”

“我的要求只有一個,從今天開始,印度不能從第三方進口任何武器裝備,哪怕小到一顆子彈。”樊奕澤嚴肅的說道。

這個條件,直接讓莫迪啞口無言,這樣的條件,是莫迪此前完全沒有考慮到的。

在他看來,只要價格合適,未來科技集團有可能答應,但是這樣的條件,真的是一個艱難的抉擇。

這個抉擇的難點在於,印度從此以後,將從受到多方控制,轉為接受唯一一方的控制。

而好處在於,對印度來說,萬金難換的好機會。

第555章 請印度入甕

樊奕澤確實是給印度開出了一個巨大的難題。

印度是否答應這個條件,從源頭來說,已經不是印度可以說的算的。

印度軍隊現役的武器裝備,小到步槍子彈,各種單兵裝備,再到大型裝備主戰武器或者軍艦飛機,上面的各種裝置或者零件,都需要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