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不久以後,我們就準備長征了。長征開始於一九三四年十月,在蔣介石發動他的最後一次圍剿剛好一年以後,這一年作戰和鬥爭幾乎不斷,雙方的損失都很大。
一九三五年一月,紅軍主力到達貴州遵義。在隨後的四個月,紅軍幾乎不斷地行軍,並且進行了最有力的戰鬥。紅軍經歷了無數艱難險阻,橫渡中國最長、最深,最湍急的江河,越過一些最高,最險的山口,透過兇猛的土著居民的地區,跋涉荒無人煙的大草地,經受嚴寒酷暑、風霜雨雪,遭到全中國白軍半數的追擊——紅軍透過了所有這一切天然障礙物,並且打破了粵、湘、桂、黔、滇、康、川、甘、陝地方軍隊的堵截,終於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達了陝北,擴大了目前在中國的大西北的根據地。
紅軍的勝利行軍,勝利達到甘、陝,而其有生力量依然完整無損,這首先是由於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其次是由於蘇維埃人民的基本幹部的偉大的才能、勇氣、決心以及幾乎是超人的吃苦耐勞和革命熱情。中國共產黨過去、現在、將來都忠於馬列主義,並將繼續進行鬥爭反對一切機會主義傾向。它之所以不可戰勝,所以一定取得最後勝利,其原因之一就在於這種決心”。
①在許多關於剿共戰爭的報道中,對於進攻蘇區的大圍剿次數,眾說紛紜。有的作者說“圍剿”共達八次之多,但是南京所進行的這幾次大動員,有些完全是防禦性的。紅軍指揮員口中只有五次大圍剿。每次直接捲入的南京軍隊兵力大致如下:第一次,一九三〇年十二月到一九三一年一月,十萬人;第二次,一九三一年五月到六月,二十萬人;第三次,一九三一年七月到十月,三十萬人;第四次,一九三三年四月到十月,二十五萬人;第五次,一九三三年十月到一九三四年十月,四十萬人(共動員了九十萬以上的軍隊進攻三個主要蘇區)。一九三二年南京沒有發動大圍剿,當時蔣介石用五十萬左右軍隊在紅區周圍設防。但這一年卻是紅軍發動大攻勢的一年。顯然南京在一九三二年的防禦活動被許多作者誤解為大圍剿了,因為南京當時是把它作為“剿共”來宣傳的。但紅軍沒有這麼談論,蔣介石也沒有。
第五篇
長征
一
第五次圍剿
華南蘇區的六年,註定是要成為長征這部英雄史詩的前奏曲的。這六年的歷史動人心魄,但是隻有零星的記載。我在這裡即使要概括地介紹一下也是很難做到的。毛澤東簡單地談到了蘇區的有機發展和紅軍的誕生過程。他談到了共產黨怎樣從幾百個衣衫襤褸、食不果腹的年輕然而堅決的革命者建立起一支有好幾萬工農所組成的軍隊,最後到一九三〇年時已經成了政權的爭奪者,其威脅嚴重到使南京不得不對他們進行第一次大規模的進攻。第一次“圍剿”和接著的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圍剿”完全以失敗告終。在每次這樣的戰役中紅軍都幾旅幾旅地、整師整師弟消滅了國民黨軍隊,補充了自己的武器和彈藥, 招來了新兵,擴大了地盤。
在這期間,在紅軍非正規部隊的這道不可逾越的防線後面,生活究竟是怎樣的呢?我們這一時代的一個令人驚異的事實是,在華南蘇區的全部歷史中,竟沒有一個“外來的”外國觀察家曾經進入過紅區——世界上除了蘇聯以外唯一的這個由共產黨統治的國家。因此,外國人所寫的關於華南蘇區的一切材料都是第二手材料。但是,這些記載不論是友好的還是敵意的,現在可以證實幾點重要事實,這些事實清楚地說明了紅軍所取得的人民擁護的基礎是什麼。土地給重新分配了,捐稅給減輕了。集體企業大規模地成立了,到一九三三年,僅江西一地就有一千多個蘇維埃合作社。失業、鴉片、賣淫、奴婢、買賣婚姻都已絕跡,和平地區的工人和貧農生活條件大為改善。群眾教育在情況穩定的蘇區有了很大的進展。在有些縣裡,紅軍在三、四年中掃除文盲所取得的成績,比中國農村任何其他地方几個世紀中所取得的成績還要大,這甚至包括晏陽初在洛克菲勒資助下在定縣進行的“豪華”的群眾教育試驗。在共產黨模範縣興國,據說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有文化的——比那個有名的洛克菲勒資助的縣份還高。
許多不偏不倚的材料現在至少已經證明了這一些。但是,關於這個小小的蘇維埃共和國生活的其他方面雖然越來越多地可以搞到文獻材料,我們仍然只能從理論上來加以探討,而這又不屬本書的範圍。比如,要是當初紅軍堅守住於南方的根據地,並且得到鞏固,他們會有什麼成就?這馬上使我們進入了純粹臆測的領域,所得結論自然受到主觀因素的制約。無論如何,關於南方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