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配合本總督查案。”
葉開頓了頓,環顧全場,用總結式的語氣說道。
“本督向兩江百姓做一個交待,本次大案,絕不放跑一個違法分子,也不讓任何一人蒙受不白之冤,不管他的產業有多大,後臺有多硬,本督必定將之繩之於法!”
話音剛落,“咔咔”聲響徹大廳。
用不了多久,那張手寫的通緝名單就會變成印刷鉛字,隨著一張張報紙鋪天蓋地的發行,傳遍十里洋場的大街小巷。(未完待續。)
第二百四十六章 答記者對
(第二更)
“總督先生,你剛才說抓了十三個外國人,請問這是十三個人是哪國人,另外,您有沒有抓捕他們的權力?”
提問環節到了,方才被責備的那幾個外國記者,急不可耐的說道。
葉開不緊不慢的看了看提問題的人,然後扭頭對蔡乃煌說,“蔡委員,你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蔡乃煌說完後,葉開接著道:“本督是中國政府任命的兩江總督,是掌管江南三省軍政的最高長官,富有保衛兩江安寧的最大責任,華界屬於中國領土,只要在此地作奸犯科之人,本督都有權使之受懲,本督一向認為,督撫大員的權力是百姓賦予的,你可以出門找人問問,當他們的生命財產受到不法侵害時,要不要本督來主持公道?”
“但他們是外國人,按照兩國。。。”外國記者還想要發言,周金箴打斷了他的話,“你的提問機會已用過了,下一個。”
葉開插話道:“看來你對本督的回答並不滿意,這樣吧,看在你孜孜不倦的份上,本督就讓你再多說一句,記住,機會只有一次,挑一個有營養的問題。”
眾人忍俊不禁,葉開擺了擺手,那人不服氣地說道:“總督先生,按照兩國的慣例,在上海地界內,如果中方不經外方同意擅自抓捕了外國人員,應該第一時間通知駐滬領事,然後將人員引渡給租界當局,由租界法院審問。”
看了看葉開,冷聲道:“這可是兩國政府同意的,總督閣下即便是地方最高長官,也要聽從中央政府管轄吧,順便問一句,良總督打算什麼時候歸還這十三名被捕人員?”
“規矩是人訂的,慣例也可被打破,世間沒有一成不變的法律,這位朋友不會連這個道理都不清楚吧?至於何時放人。。。”葉開淡淡說道,“本督並沒有這個打算。”
回答完畢,現場譁然一片。
“或者說,在租界引渡通緝案犯之前?”葉開補充道。
“下一個”周金箴掃了掃底下的記者席,又點了一個外國佬,制臺大人刻意吩咐過,這次的提問多選些外國人,而且問題越尖銳越好。
此人顯然是承接剛才那人的提問,一上來就說道:“總督閣下,您不打算引渡被捕人員,難道是要在華界內審判嗎?如果是這樣,請恕我直言,中國的司法體系,充滿著落後,**,人情關係和濫用私刑,我不敢保證我們的同胞得到公正的審判,對於結果,我持最悲觀的態度。”
這人說完,周圍的外國人紛紛小聲喝彩,彷彿捏住了葉開的死穴一般,誠然,他說的這些都是現實,有些華人惹了糾紛,請願在租界打官司,也不願意到華界內來,各種原因,當事人心中冷暖自知。
“你說的的確有些道理。”
見葉開點頭,那些外國記者突然神色奕奕。
“不過,有一個事實想必你們忽略掉了,自立憲改革以來,中央建立了司法部,大理院,審計院,地方建立了省級審判院和地方審判所,這些制度都是參照你們西方,所以,落後一詞恐怕言過其實了吧,另外,本督可以清楚告訴你們,這十三個人將會受到上海審判所的公正裁決,而不是舊中國的衙門,也不是老爺,官員和法盲坐堂審案,你們可以聘請自主律師,或者由本督外派律師,案件審理會全程公開,並且接受全體市民的檢驗。”葉開不緊不慢的說道。
“只怕是換湯不管藥?”發問的外國記者顯然是個中國通。
“當然了,中國正處於戰略轉型階段,有些問題不可避免,偶爾的陣痛不該被指責稱病入膏肓,但與其坐以待斃,為什麼不大膽試一試呢?我聽說西方中世紀的案件,是由領主,宗教頭領審判,遠比我國當時的三法司會審落後的多,對了,不知道現在的西方領主還有沒有初夜權,又或者當眾燒死人的現象發生?”
葉開的三言兩語說的外國記者面紅耳赤,東方人不都是信奉儒學的嗎,沒想到居然還知道那些黑家底,葉開的回答贏得了本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