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在了封建時代的最後一刻,然而留下來的人卻連新國度的邊也沒有摸到。
葉開穿過人群,坐上了官轎,隨即離去。
對記者們來說,今天的收穫足可以稱得上滿載而歸,可以選取的素材簡直太多了,總之,這個總督跟之前接觸到的所有人清朝官員都不一樣,謙和,涵養,智慧,果敢,是葉開留給外國媒體的第一印象,並且熱衷新事物,光這一點,就值得大書特書。
下午的新聞釋出會葉開沒有出席,有天津本地官在,效果已經足夠了,他也沒必要親自到場,作為一省最高軍政民政首腦,總要有一點必要的威嚴,不然,辦起事來還真會有些拖沓和掣肘。
釋出會一直開到了傍晚,中外記者匯聚一堂,幾個頗為尖銳的問題讓官員們面面相覷,只好硬著頭皮進行下去,誰讓這是總督大人的死命令,不能不來,更不能不說。
晚上,回到驛館之後的葉開也沒有閒著,他要把這件天的事稍加潤色後報告給載灃,特別是那桐的死和議員對鐵路大臣的彈劾,此前,因為葉開成功平息了騷亂,北京方面給出的反應就很積極,不過,有了這兩顆巨石落地,相信那邊會再生起一片軒然大波來。
還有一件事,葉開也不能忘了,新任總督端方後天將會抵津,這也就意味著短暫的總督生涯即將終結,他需要抓緊這為數不多的天數,下好最後一步棋。
第一百一十章 第四鎮
天津,馬廠,北洋軍第四鎮駐地。
清晨,葉開驅車來到了這座幾十裡外的陸軍軍營,巡視的訊息沒有提前通知任何人,身邊跟著的也只有韓春兒和幾個總督府的隨員,如此輕裝簡便,自然沒有引起旁人的注意。
當總督大人突然蒞臨的訊息傳來時,軍營的高層陷入了久違的慌亂,而作為一鎮之長的統制吳鳳嶺也有些摸不著頭。
就在五分鐘前,他還為這位陌生來客的身份推敲不定。
“稟報統制大人,良弼來了。”
軍務兵向吳鳳嶺報告,吳鳳嶺卻皺著眉頭一時沒有想起來這個名字是誰。
“良弼?哪個良弼?”
“就是那個新任的護理總督良弼。”
吳鳳嶺拍了拍光禿禿的前腦勺,恍然大悟,“我知道了,就是那個最近才從京城裡派出來的。”
直隸總督有節制北洋軍京畿兩鎮的權力,不管是不是代理,代理多久,都是確鑿無疑的頂頭上司,吳鳳嶺不敢怠慢,馬上吩咐下去,整頓軍隊,迎接總督的視察。
新軍的反應速度的確不滿,在葉開到達檢閱臺之前,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裡,一萬多名士兵已就經整整齊齊列裝好,安靜等待著上峰的巡視。
“吳統制治軍有方啊,這些兵士少說也有上萬人吧,金戈行伍,儼有雷霆之勢,真乃雄兵天降!”
瞅了幾眼,葉開就沒了興趣,目光從隊伍上挪開,對著身旁的吳鳳嶺客客氣氣的說道。
“良大人過獎了,過獎了,這些都是袁大帥帶出來的兵,都是袁大帥的功勞。。。。”
吳鳳嶺正得意忘形,很快意識到自己剛才失了言,急忙閉上嘴,臉色發窘,不知道該怎麼說下去。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過去他們還可以靠著袁大帥的庇廕,耀武揚威,但僅僅不到半年,前者已經成為政治的犧牲品,正所謂樹倒猢猻散,現如今,袁世凱這三個字恐怕成為人盡皆知的官場禁忌。
“袁大帥?你們的袁大帥也是朝廷的官,所以這兵歸根結底還是朝廷的兵,主次不能亂了,吳統制,你說是不是呢?”
葉開旁敲側擊,用一種很含糊的言辭定性道,並沒有繼續追究後者的失言之罪。
“是是是,良總督所言極是,不管是袁大帥,還是卑職,都是朝廷的人,兵也是朝廷的兵。”
吳鳳嶺一聽這話,如蒙大赦,急忙迎合道。
葉開暗自冷笑,他可不是來當和事老的,此行另有目的,先禮後兵,可一向是中國人的慣例。
目光掃了掃吳鳳嶺,這位北洋第四鎮的最高長官,個子不高,相貌普通,卻被人稱為袁世凱心腹中的心腹,信任程度甚至比北洋那三位龍虎狗還要深的多,他不僅是袁世凱一手提拔上來的,本人還是袁世凱家傭人的子弟,曾作為後者的隨身護衛,出征朝鮮,既有親緣,又有賞識之恩,這關係堪稱鐵打銅鑄的。
“吳大人,我聽說朝廷派遣了軍諮官到北洋六鎮,行使指揮調兵之責,與統制互為輔佐,謂為第二長官,為何本督沒有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