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一下子全都擠到大庫裡,這個活還真不好分配。
魯大匠越琢磨越有道理,跟李俊告聲辭,抓緊去找府衙書記商討細節去了。
沒多長時間,李俊得到魯大匠的回話,連馬場帶教場,整個後巷花園的改造,最多四天!
李俊聽後很是滿意,比自己預想的進度要快一些。
經過上午和魯大匠的交流,他認為有些心自己還是要操的,畢竟隊伍是自己的,各個環節都要自己把控才對。
他回到大院,細細觀察著大院和房屋的空間和結構,再用腳步丈量一下房屋和地塊的尺寸,又把未來新營可能的人數套進去,最後得出一個結論:房舍是絕逼不夠住的!
現有四個大院加上新收回來的大院一共五個院子,就算是把大院之間的小街小巷改為房舍,撐死了不過多增加一百多人的鋪位。
賀魯將軍估算了未來有五百來人,但是萬一以後再擴充一些呢?
鎮北營一定程度上算是安大小姐的近衛軍,不可能像常規軍駐紮在城外,有大片空地修建營房。如果現在不適當預留一些餘量,待以後真把新兵源給送來了,人數再增加一兩百人,難道能再從頭開始,大拆大建地大興土木去嗎?
不行!
李俊拿了根木棍,找個僻靜的空地,在地上列起了算式。
他假設,鎮北營將來最多會有七百人的兵力,光馬軍至少就要有一百五六十人。其實這個騎步兵比例也就是因為鎮北營底子太薄,如果放在朔方軍和范陽軍裡,騎兵的比例至少要佔到全軍正兵人數的三分之一!
李俊大膽假設,按照將來最多有二百騎兵來算,六個大庫聽起來地方多得很,其實也只是堪堪夠用。
李俊和魯大匠探討過,一個大庫改造得當的話,內部容納下八十匹馬問題不大,再借用兩個大庫中間的空隙和過道,改造改造再追加四十匹馬的房舍也能辦到。
因為李俊目前既定的騎兵兵額為一百零二人,考慮到馬匹要有一定的餘量,萬一有個受傷的生病的也好替換,所以戰馬的總數至少要有一百二十匹馬。
李俊總覺得大庫的底子太好,不把潛力深挖出來著實浪費,所以之前跟魯大匠的計劃裡,只預留了一個大庫改為馬棚。
而現在,騎兵的兵額要為二百人做最大的餘量,那就至少要拿出兩個大庫來改造成馬棚才行。
同理,騎兵隊如果兵源達到二百人,那之前只拿出來一個大庫改做營舍的計劃也要翻倍,相應的就需要把兩個大庫改為騎兵營舍了。
六個大庫,光騎兵就要用到四個!
兵力的擴大代表著糧草輜重、武備兵刃也要增加。剩下的兩個大庫,一個用來存放士兵的糧食和戰馬的草料,一個用來放置武備器械和車架輜重。
好嘛,沒等再細分細分,六個大庫竟然全用掉了。
那現在再回頭來看大院。
之前四個大院住二百個弟兄,雖說倒也不是特別的擁擠,但是空間也著實不富裕。
現在若按照五百人做餘量,現有的格局是萬萬不可能容得下五百人住的,最多三百人,不能再多了!
李俊心裡有了算計,走進各個屋子裡打量起來,他要自己拿個主意。
其實也沒什麼可看的,一間屋子進門就是一盤大炕,炕邊上有個連鍋的灶臺,既能燒水做飯也能給大炕加熱,是塞外人家過冬的標配。
當然了,有了灶並不代表就有柴燒。有錢人自是可以花錢買柴,但窮人就要全靠自己去撿柴了。
這一點上,住在城裡就不如住在鄉下方便,靠山吃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日常生計總能有個依靠,或打個獵,或砍些柴,住在鄉間和山裡,雖是勞苦些,也有著天然的好處。
李俊他們雖然有炕,但冬天出城撿柴也不方便。動輒十幾裡的路程,連個馬車都沒有,全要靠人背,就是人不怕耗費體力,也怕糧食不夠補給體力的,更何況鞋子、衣服的損耗更大。所以小夥伴們冬天只是擠在一起取暖,只在最冷的寒冬臘月那幾天,偶爾在灶裡生起些火,燒個一時半刻的,有些暖意便知足了。
李俊搜尋起那不知前生還是後世的記憶,腦子裡靈光一閃,有了!
李俊趕緊跑去安府,讓老張頭去通秉一聲,進院讓冬雪去尋了筆墨紙硯,在大院的石桌上畫起了草圖。
聽是俊哥兒來了,安小姐也在夏雨的陪伴下尋了過來,三個姑娘圍著俊哥兒,看他在紙上畫些什麼。
李俊就很火大。
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