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的秋收陸陸續續地結束了,沒幾天的功夫就到中秋節了,在節前官府的人會前來收稅。
之後村裡人會把曬好且脫殼的糧食,拉運到鎮上或者縣城裡,有的賣給糧食鋪換成銀兩,有的把新米換成粟米陳米,如此便能吃得更長久一些。
用新米做大白米飯來吃,村裡人可是捨不得的。
每年也都會有直接拉著車隊來村裡收購糧食的,總之家家戶戶賣了糧食之後都會有一筆收入。
村民們一個個的眉眼裡都滿是豐收的喜悅,這種愉快的氛圍也漸漸地衝淡了前段時間所發生的不好的事情。
畢竟程大富一家的事情再怎麼令人唏噓,過後,村裡人的日子該怎麼過還是得怎麼過。
陳氏在鎮上的滷肉攤子也支起來了,每天帶著招娣去鎮上賣滷為,程大名也談成了兩家酒樓的供貨,兩口子仔細一算賬,除去成本一天能淨賺一兩多銀子,對程霜甚是感激。
魏青琅也帶著畫好的谷礱和扇車圖紙,去縣城裡找了兩個手藝精湛的木匠師傅。
木匠師傅看到圖紙的時候都很震驚至極,覺得難度太大。
最後是魏青琅教他們如何看懂圖紙,還給出了一兩銀子一臺的加工費,兩個木匠這才開始嘗試製作。
扇車相對沒有那麼困難,不到兩天就完工了,谷礱則整整花費了四天的時間才完成。
去拿貨的時候他們帶了一小袋稻穀,直接在木匠鋪子進行了試用,確定成功之後才付了材料費和加工費,然後將東西拉回村裡。
還有三天便是中秋節了,村裡今天要趕魚塘準備分魚過節,家家戶戶都跑去圍在魚塘邊湊起了熱鬧。
魚塘是公共所有的,前幾年挖好後買魚苗的錢每家都出了一份,第一年捕撈的魚數量最多,賣出一部分後就把買魚苗的本錢給賺回來了。
後面沒有再湊錢買魚苗,魚塘的魚繁殖得較少,打撈上來的魚也就逐年減少了,只夠村裡人每戶分上幾條,但是每年捕撈的時候村民們依舊十分高興。
驢車進村的時候村口情報站的人都不在,但因為車上的東西實在太過奇怪了,還是引起了一些人的關注。
正在吃飯的程二狗,好奇的端著飯碗從家裡跑出來問,“青琅,你們兩口子這是買的什麼啊,怎麼沒見過這東西呢?”
駕車的魏青琅放慢速度,回答道,“二狗叔,這是我們找人做的農具,是用來脫殼和篩稻穀裡雜物的。”
程二狗眼睛都瞪大了,驚訝道“哎喲,這麼厲害啊,這麼稀罕的東西,我能去你家看看怎麼用的嗎?”
程霜笑著道“當然可以了二狗叔,我們正準備叫里正爺爺過來操作給他看呢。”
程福聽到跑過來,“里正爺這會兒在魚塘那邊看人趕魚塘呢,我去叫。”
說著一溜煙的就跑遠了。
程里正原本正在看人捕魚,囑咐負責登記的人記好每種魚多少條,回頭好分配。這時程福突然跑過來,說程霜和魏青琅拉回來兩個稀罕東西,是給稻子脫殼用的,想讓他去看看。
程里正一聽放下這邊就走了,路上遇到有人問里正怎麼這麼快回來了,程福嘴快把去魏家看新農具的事見人就說。
等里正走到竹屋的時候 ,一起跟來的還有十幾個人。
東西都已經被魏青琅兄弟倆一起搬到了院子裡,家裡三個弟妹正好奇圍著轉圈,你一句我一句的問要怎麼用。
這時敲門聲響起,程霜去開門,見到這麼多人也是服了程福這個大喇叭。
她哭笑不得的將院門整個開啟,對眾人道“里正爺,各位叔伯嬸子裡面請吧。”
等里正一進去,後面的人就呼啦啦湧進來,看到院子中間放著的東西,立刻好奇圍上了,七嘴八舌的問要怎麼用。
程里正也圍著轉了一圈,好奇問,“青琅啊,就是這兩個東西可以給稻穀脫殼?”
魏青琅點頭,上前介紹道,“這個叫谷礱,用來脫殼的,這個部分叫上礱,這裡是下礱,這個是進料口沒脫殼的稻穀直接倒進去就可以。”
“這個叫扇車,上面這個大的鬥是進料口,中部有葉輪,將稻穀倒進進料口,轉動手柄就可以分離癟谷和雜質。”
魏青琅只是簡單介紹了一下外觀,然後就準備實操給眾人看,對魏南星道:“南星,去扛一包糧食出來。”
魏南星迴屋,很快就扛出來一包曬好的糧食,裡面都是還沒脫殼的稻穀。
程霜搬了張凳子過來,讓程里正坐下看,還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