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再次拱手行禮,但依舊沒有低頭。
他沉聲道:“臣無禮,但臣有一問,想問陛下。太祖駕崩,眾王奔喪,為何獨留本王不允?”
他的話音剛落,張紞便站出來沉聲說道:
“大膽,燕王!朝廷法度自有朝廷決定,為臣之道當恪守本分。
而太祖臨終有言,諸王不必奔喪,你如此質疑朝廷、質疑陛下,是何居心?”
朱棣聞言,臉上頓時露出憤怒之色。
他瞪大了眼睛,脖子上青筋畢現,彷彿要將滿腔的怒火都發洩出來。
他緊盯著朱允炆,聲音中充滿了不滿和質問:
“那為何獨留朱咱棣一人不允?難道是朝廷故意欺負咱朱棣麼?”
他的話音一落,整個奉天殿頓時陷入了一片寂靜之中。
而此時的朱棣似乎已經失去了理智,他憤怒地揮舞著手臂,聲音越來越大:
“咱朱棣自問對朝廷忠心耿耿,從未有過任何不臣之心。
為何太祖一駕崩,就獨留咱一人在外?
自古孝道大於天,臣的大哥、二哥、三哥都不在了,臣乃太祖諸子之長。
豈不聞民間老父親逝去,都有孝子侍奉,為何到了臣這裡行不通了,這難道就是朝廷對咱的待遇麼?”
他的聲音在奉天廣場之上回蕩著,震得眾人耳朵嗡嗡作響。
然而,就在這時,朱允炆卻突然開口了。
他聲音溫和而堅定地說道:
“四叔休怒,自太祖皇帝駕崩以來,朕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幾次昏厥過去。
當朕從悲痛中走出來時,才發現只有四叔您還留在外面。
朕已經處理了,那個不知所謂的官員。
朕心中十分慚愧,覺得委屈了四叔您。
朕記得小時候,四叔您是最疼朕的。
那時候父皇忙於政務,四叔您卻總是抽空陪朕玩耍。
那時候的朕,跟四叔您最為親近,四叔,您真的不能原諒侄兒這次的疏忽麼?”
他的話音一落,整個奉天殿廣場之上再次陷入了寂靜之中。
所有人都被朱允炆的話所震撼到了,他們沒想到這個年輕的皇帝竟然會如此坦誠地面對自己的過失,並向朱棣表達歉意。
而朱棣也被朱允炆的話所打動,他愣在原地,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他看著眼前的這個侄兒,心中湧起了一股複雜的情緒。
他既感到憤怒和不甘,又覺得有些感動和無奈。
最終,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躬身行禮道:
“臣,朱棣拜見吾皇,吾皇萬歲。”
他的聲音雖然低沉,但卻充滿了堅定和力量。
而那些站在平臺上的諸王們,此時則是一臉失望地低下了頭。
他們原本以為朱棣會趁機發難,沒想到最後卻是以這樣的方式收場。
朱允炆看著朱棣行禮完畢,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這一次的交鋒算是過去了。
他微笑著說道:“四叔免禮。”
隨後,朱棣便退後一步,站到了諸王之首的位置。
他的臉上雖然依舊帶著一絲不甘和憤怒,但已經沒有了之前那種狂悖的神態。
而朱允炆則繼續坐在龍椅上,目光深邃地看著下方的群臣和諸王們。
朱棣的這次表現,就像戰場之上的前鋒大將,充分表現出來一個莽夫的樣子。
然而這種莽夫的行徑,雖然有對皇帝不敬的事實,但是誰叫人受了委屈呢?
同時,朱棣的地位放在那裡,就像他說的作為目前的朱明皇室的諸王之長,皇帝的長輩。
你皇帝做事本來就是理虧,雖然有朱元璋留下的遺詔,但是從諸王進京奔喪的時候,這個遺詔就不能拿出來說事了。
所以,朱棣抓住這一點,選擇在早朝的時間點,突然間的發難。
這件事情,朝中大臣沒辦法摻和,誰摻和誰死,怎麼讓燕王不要奔喪是你說的麼?
來,拉出去斬了,給燕王消消氣,給燕王正正名。
在這禮法孝順大於天的規則之下,那個不長眼的大臣,出來摻和這事都是一個很大罪名。
只要朱允炆自己能解決,這也是朱棣抓住這一點發難的原因,他在逼著朱允炆認錯。
那麼,這樣以來,就給了自己正名,不是我朱棣不孝,而是你皇帝和朝廷的問題。
隨後,朝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