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對釋迦牟尼有著累世積下來的深厚善緣,堅信此次出馬求助,定能馬到成功,不辱使命。
不料,佛陀竟讓他碰了個軟釘子,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當下,他心中氣苦不堪,滿心的熱情與期待瞬間化作泡影。
憤而離去之時,他滿心都是對任務未完成的愧疚,覺得有負天帝所託,無顏面對天帝。心想唯有把這一腔滾燙的熱血拿去與阿修羅眾拼死相搏,以報天帝的知遇之恩罷了。
是以從佛陀處離開後,他便即馬不停蹄地往須彌山趕,一路上心急如焚,恨不得立刻飛到目的地。
待得到達山腳下,彼時阿修羅大軍圍山之勢正盛,密密麻麻的大軍將須彌山圍得水洩不通,天上地下,仿若鐵桶一般。
寶賢大將不得其門而入,心急如焚之下,索性收拾好自己的兵刃法寶,意圖憑藉一腔孤勇硬闖敵陣。
不料就在此時,身側突然現出一人,他定睛一看,乃是佛陀座下弟子目犍連,此人號稱釋迦門下神通第一。
原來是目犍連奉佛陀法旨,特意前來搭救寶賢大將。
目犍連苦口婆心地勸其莫逞一時之氣,且稍待時機,靜觀其變,此處一切,皆在佛陀眼耳之下,寶賢大將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佛陀的良苦用心,懊悔自己的衝動魯莽,是以乖乖跟隨目犍連暫回佛陀居所。
目犍連修得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那晚佛陀孤身赴須陀山,授眾神以般若波羅蜜咒,目犍連將此情景一一說與其聽,其內心深感佛陀大恩。
這日晚間,寶賢大將又來找目犍連打聽須彌山的訊息。但聽目犍連說及天帝竟遭到阿修羅族老祖女怪的致命重擊,此刻已然命懸一線,而須彌山易主恐怕也只在旦夕之間。
寶賢大將驚聞噩耗,頓時驚慌失措,面色煞白,眼神中滿是驚恐與慌亂。他手忙腳亂,慌忙奪門而出,腳下如風般朝著佛陀的居所奔去。
來到佛陀階前,他“撲通”一聲拜倒在地,只是不停地叩首不止,額頭重重地撞擊在地面,發出“砰砰”之聲。他大放悲聲,哭聲悽慘悲切。
佛陀在精舍內聽聞這悲聲,心中不禁為寶賢大將的忠心所深深感動。
佛陀緩緩起身,輕緩地開啟房門,邁步而出。
佛陀周身散發著柔和而溫暖的光芒,宛如一輪慈悲的烈日,照亮了這黑暗的時刻。
他慈悲地說道:“須彌山之事,我已知之,你且平身。我立志救世人脫離苦海之中,今日豈有眼見天下變成修羅地獄之道理?爾可寬心,此事他人不管,吾自然會管。”
佛陀的聲音平靜而堅定,猶如洪鐘大呂,每一個字都充滿了無盡的慈悲與力量,彷彿能撫平世間一切的痛苦與恐懼。
寶賢大將得了佛陀這個鄭重的承諾,原本懸在嗓子眼的心當下終於安定下來,他的臉上漸漸恢復了一絲血色,停止了悲泣,起身恭恭敬敬地靜立在旁。
又過一兩個時辰,夜色愈發深沉,看看將到半夜,萬籟俱寂,唯有夜風吹過的聲音。
佛陀叫過寶賢大將,又喚過目犍連隨侍。
只見佛陀雙手輕輕扶住二人的肩膀,雙目緩緩閉合,口中開始唸唸有詞。
瞬間,佛光如潮水般洶湧而出,璀璨耀眼,照亮了四周的黑暗。一股神秘而強大的力量自佛陀身上磅礴湧出,這便是神奇無比的神境通。
在這股力量的籠罩下,周圍的空間彷彿瞬間被扭曲摺疊,時間似乎也停止了正常的流動。眼前的景象變得模糊不清,彷彿一切都在虛幻與現實之間徘徊。
須臾之間,只覺一陣天旋地轉,三人便如同穿越了無盡的時空隧道,眨眼之間,已然直接來到了須彌山頂,帝釋天的臥榻之側。
此刻眾神皆無睡意,都擁在帝釋天榻前,寄希望於萬一。
但見金光一閃,眼前出現三人,寶賢大將自是識得諸神,向眾神大喊道:“諸位,請過來拜見佛陀,天帝有救了,須彌山有救了!”
眾神雖未曾謀面,卻也久聞佛陀之名,加之日前頌讀般若多羅蜜咒,均有奇效,知佛陀確非常人,因此一一上前報名拜見,恭謹有加。
佛陀此番悄然而來,不欲太過張揚,囑眾人噤聲。隨至榻前來探望帝釋天,但見一代天帝,此刻全身上下,一片灰敗之色,氣若游絲,不禁也為之嘆息。
因道:“阿修羅老祖此乃詛咒之法,以怨靈之力侵蝕一切,待我念咒化之。”
但見佛陀釋迦牟尼雙手合十,寶相莊嚴,口中緩緩念起《大般若經》。
佛陀念頌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