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恐怖片,還有喜劇、動作也都有。
林麥冬抬起頭,問張海芳:“主任,您怎麼把它們又加進來了?”
“不是我加的,是節目部其他人都覺得,你劃定的型別片範圍有點狹隘,把喜劇片和動作片都劃掉了,他們不太滿意你的做法,所以……”
張海芳攤手。
“哈?”林麥冬不知該做什麼表情,無語一會兒,說道:“為了收視率?”
“嗯,為了收視率!”
林麥冬越發無語。
電影頻道目前的追求,確實應該瞄準收視率和收視份額,畢竟頻道還欠著很多錢——1995年製作中心成立的時候,電影電視部只批了5萬塊經費,用來解決初期的人員工資。
等架子搭起來,才由電影局牽頭,從全國各個製片廠以未來廣告分成的模式,購買片源,充實片庫,待片源到手,製作中心又利用它們向銀行貸款,才算真正解決經費問題。
堪稱空手套白狼的典範。
因為這,當時一些大製片廠甚至硬頂著電影局的壓力,不願意賣片:
憑啥拿俺們的片子給它貸款?
沒錯,說的就是你,上影廠!
這些都是上次討論之餘,張海芳隨口閒聊告訴林麥冬的。
總之,製作中心正式開播前,其實就欠了一屁股債,也因為這些壓力,六公主才格外重視收視率,以及收視率帶來的廣告費。
只有實實在在的錢,才能支援他們運營下去。
但是……賺錢不應該成為六公主的根本目的,事實上,它的本來職責也並非賺錢,從創立之初,它的使命就是在電影市場萎靡時,維持電影行業一定的活力和宣傳能力。
簡單說來,它最初的定位,是接棒票房大盤退縮後,院線市場丟掉的宣傳任務(市場化之前,院線每年都要上映一定份額的愛國教育主題片)。
有這樣的任務定位,是不能把六公主當一個商業電影片道看待的。
所以之前林麥冬提議型別片的時候,才會剔除喜劇片、動作片等等。
一方面,這幾種型別片,香江那邊有豐富的片源,這時候的香江電影還沒死,產量相對客觀,內地不需要再重複。
另一方面就是,它們的娛樂屬性太強了,老百姓確實喜歡看,但六公主不能因為老百姓喜歡,就忘記自己的任務和使命。
張海芳繼續解釋道:“上次我們討論的時候,你說喜劇、動作這兩種型別片暫時不要做,香江那邊有成熟的體系和團隊,大不了以後吸納他們,這個觀點我是認可的,但節目部不是我的一言堂,正確的組織結構也不應該是一言堂。”
“其他人認為,喜劇、動作、恐怖等型別片,在國外經歷過市場檢驗,在電影型別中有過相當成熟的商業化嘗試……後來我仔細想想,覺得他們的看法也沒錯,而且你也說過,我們,還有自制電視電影的計劃,並不只是為了片源,還是在電影產業艱難時期,為國產電影的未來保留人才和創作能力,這麼大的願景,自縛手腳確實說不過去……”
啊這……
那段為“國產電影的未來保留人才”之類的話,確實是之前討論的時候,林麥冬拿出來給計劃定基調的說辭。
沒想到今天被人用來對他進行反駁……
行吧!
林麥冬知道,這麼提議的人,目的也許是真的如張海芳所說,是對型別片商業元素的思考。
當然更可能故意跟他唱反調,至於原因,多半是覺得他手伸太長了。
任何組織裡,這樣的情況都不罕見,想真正做事的人,總會遇到一堆又一堆的魑魅魍魎!
他也懶得較真,他們想發展,那就發展好了,反正又不是他掏錢。
正好,他之後會把《飢餓站臺》拿出來——
同志們,我多支援你們的想法呀!
哼哼,到時再看他們是什麼表情!
忽略掉這個“瑕疵”,其他型別片發展建議倒沒什麼問題。
上次討論,林麥冬提議過圖文結合的模式——其實就是ppt那一套。
於是張海芳這兩天整理的時候,專門安排人手從相關機構要來資料,再參考林麥冬指導的方法進行圖形化。
資料是從央視要來的,這個時候的統計不算精準,統計範圍也主要集中在城市,對還存在廣大農村的華國來說,只具備一定的參考意義。
但已經算不錯了。
比如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