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3章 原則上同意

主旋律遇冷的問題,其實並不是第一次拿出來說了。

80年代,影視行業曾經盛行過一段自由主義思潮,也叫“八五新潮”先鋒藝術,當然,冠以藝術的名頭就是說著比較好聽,實際上,“八五新潮”階段誕生的,被當時稱為“娛樂片”的作品,多是擦邊獵奇。

比如《關東女俠》,開頭就是一個鬼子兵追一個裸身少女。

《人奈魔巢》……這影片的名字都在擦邊,不得不用諧音字!

《瘋狂的代價》,開篇鏡頭就懟在伍于娟面前,拍了她5分鐘的洗澡戲。

還有李紹紅,這位林麥冬的北電師姐,田壯壯和凱子哥的導演班同學,拍《銀蛇謀殺案》,硬生生把一部香江式的探案片,拍成了變態殺人狂的個人傳記……總之怎麼獵奇,怎麼變態恐怖怎麼來。

也難怪後來她拍《紅樓夢》,拍得跟鬼片似的,個人風格大概在那時就固定了。

之所以提到“娛樂片”,就是因為80年代後期,為了遏制自由主義思潮,電影工作會議上第一次提出了“主旋律”的概念。

最初這個概念提出,只是為了突出一種文藝導向,以和自由主義,和片面的娛樂化做對抗。

不過,在那個年代,一些政治風氣仍然殘留,通常上面一吹風,就會擴大化……對抗變了性質,“主旋律”的概念很快演變成固定的藝術型別,變成以特定的形式表達某一主題,簡而言之,它成了八股文!

上面不知道主旋律存在的毛病嗎?

他們肯定知道。

甚至林麥冬前面的解答,他們肯定也清楚,改變主旋律創作模式,確實是拯救它的唯一辦法——說教、宣傳、僵化的情節、樣板戲式的人物,這些主旋律存在的問題,隨著電影越發展,越被觀眾討厭!

但,有人會做出改變嗎?

目前來看,多半是沒有的。

很簡單的原因,以目前主旋律的“口碑”,民營企業肯定不會拍它,會拍主旋律的只有國企,而國企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是為了完成宣傳任務,為了給領導看,而不是想拍一部電影!

既然是拍領導馬屁,那肯定不能讓領導累著,領導看你的片子,還得猜你的用意,那多危險呀!

想要不“危險”,就得把片子主題明白地表達出來,模式化,樣板化,人物一出來就要分出好壞,好要好的典型,壞也要壞的典型,思想也要傳達到位,批評不能含糊,表揚也要符合價值觀。

遵照這個思路拍完,回頭一瞧,噫——原來樣板戲走的就是這條路,難怪“風靡”那麼多年。

真安全!

林麥冬在會議最後那短短一句話,所謂去除符號化,塑造平凡英雄,隱晦的意思就是建議摘掉“主旋律”的八股枷鎖,把行政命令和宣傳命令,從創作領域摘出去!

身為一個電影人,領導不問便罷了,既然問了,他還是想說幾句真話的。

只是不知道有沒有人會聽……

會議結束,林麥冬走出會議室,來到大廳的等候區,很快,張海芳也出來了。

林麥冬看著她,目露詢問。

張海芳表情波瀾不驚:“領導們還在商討,這種事,不可能簡單的一兩次會議就做出決議,要審視,要觀察,要思考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還要為問題做好預案……”

林麥冬點點頭,標準流程確實是這樣。

他重生前的記憶裡,六公主98年初透過《電影學報》瞭解到電視電影的概念,之後準備了足足1年,99年才獲批啟動計劃。

對比之下,現在的時間節點,有他參與,才兩個月就走到會議討論的階段,已經算是很快了。

領導會做出什麼決定,無論他還是張海芳都影響不了,他們也只能坐在這裡,等待“宣判”!

不過兩人心態都很好,都沒表現出忐忑不安之類的情緒,張海芳問了問《我們倆》的籌備工作,聽說飾演小馬的周訊正和金雅琴老師同居培養感情,她還笑著說有機會要去看看。

“我人生中第一次看話劇,就是在人藝的劇場,《日出》,金老師演陳白露……說起來,那都是30多年前的事了,我才十多歲,金老師也就我現在這個年齡……”

回憶了片刻往昔,她忽然說道:“之前會議最後,領導詢問你主旋律的創作模式,你的暗示太明顯了,主旋律定性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把問題說得太明白,會讓一些老同志接受不了。”

林麥冬沉默了下,聳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