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崩地裂的硬核科幻,
時空輪轉的前世今生。
萬古對照的未來映象,
理想愛情的絕地永恆。
這是一部緊扣現實科技前沿熱點的科幻小說,《尼古拉·特斯拉的繩子》系列小說的第二部。
第一部《致暗頻率》電子版於2024年1月釋出在起點讀書並已完本,紙質版由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同期出版(isbn978-7-5043-9178-0)。
一句話概括小說內容:
假託於尼古拉·特斯拉的理論,邁克爾(現實原型很好猜)開發火星和6500萬年前的特斯拉改造地球的故事。
小說採用映象敘事手法,並行兩條對稱的故事線。兩對情侶為主角的人物,生活在相隔6500萬年的同一個太陽系。
單數章節寫“前世”,雙數章節說“今生”,交替復現於每每相同的場景,形成映象。
看似各自獨立的兩個故事,輪番演繹同一個情境下,科技的奇思妙想以及相應帶來的價值觀衝突。
小說中的角色都是鏡中人,他們無法獲得全息圖,而讀者卻是鏡裡鏡外兩面看,前世今生全視角。
資訊不完全的角色們無知者無畏,讀者作為了然利害的全知者反倒會更糾結。
作者不預設立場,只管把科技的美好前景和倫理的失衡錯位,儘量客觀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科學技術的藩籬要圈多大?
道德倫理的彈性要設多強?
無條件愛一個人真的沒有邊界和底線嗎?
雖是科幻,作者卻以現實主義視角,描繪和展望當今三大科技方向,包括:太空航天、人工智慧和生命科學。
小說暢想前路遙遙的火星生存、金星改造等太空工業的技術可行性,展望為期不遠的複合進位制晶片、腦機融合、活體機器人、潛意識學習等計算科學,還有基因療法、克隆技術等等既新奇又駭人的生命科學。
作者在前一部小說《致暗頻率》第28章“天衛二十八”中,借角色之口提出了一個科學預言:
天王星除已發現的27顆衛星之外,還存在一顆直徑10公里以上的衛星,作者將之命名為:“天衛28”。
早在2019年7月,作者就以業餘天文學者的身份,在與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天文學家們的學術報告會上,首次提出了天衛28的預言。
2019年12月26日,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利用2.16米口徑望遠鏡對天王星的衛星進行觀測,遺憾的是,作者預言的天衛28太小太暗了,此次觀測任務失敗,未能找到。
2024年1月,小說作者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專業天文學期刊發表了天文學術論文,論文中對太陽系已發現的285顆衛星(至2023年7月)進行了分佈規律的對稱性研究。因為研究重點不是個體衛星,所以,論文中未包括天衛28的預言。
好玩的是,論文中關於太陽系衛星分佈規律的一些新發現以及作者預言天衛28的科學依據,同期寫進了小說裡,可參見《致暗頻率》第26章“三和絃”和第28章“天衛二十八”。
重點來了,《致暗頻率》完稿後,外國的天文學家利用智利拉斯坎帕納斯天文臺6.5米口徑的麥哲倫望遠鏡成功發現了天王星的一顆新衛星。
2024年2月,權威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iau)小行星中心(minor
pla
center,mpc)予以正式確認,將這顆約為8至12公里直徑的衛星賦予編號:s/2023
u1,它的正式編號將是:u
xxviii(天衛28)。
有趣的是,按照慣例,天王星衛星的名字多取自莎士比亞戲劇中的精靈仙子,例如最大的兩顆衛星天衛三(titania)和天衛四(oberon)就取自《仲夏夜之夢》中的仙后和仙王。
主角的名字被大衛星佔用了,剩下的小精靈的名字還有豆花(peaseblossom)、蛛網(cobweb)和飛蛾(th)等等。
如果當初中國的天文學家根據作者預言發現了天衛28,擁有命名建議權的作者將建議天衛28命名為蛛網(cobweb),因為蜘蛛雖小,網可兜天。
現在沒機會了,命名建議權屬於發現者,國際天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