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後的一個清晨,陽光透過窗戶,輕柔地灑在曉萱的辦公桌上。她正專注於整理檔案,手機鈴聲突然響起,電話那頭傳來上級領導嚴肅的聲音:“曉萱,有個緊急任務,你和騰立刻前往咸陽城東郊渭河北岸的任家咀,也就是古時的杜郵,那裡的白起墓相關文物需要進行維護保養,務必儘快出發。”
掛了電話,曉萱立刻找到騰,簡單說明了情況。兩人迅速收拾好專業工具和資料,踏上了行程。一路上,騰望著窗外飛速掠過的景色,眉頭微蹙,說道:“白起墓承載著厚重的歷史,這次維護保養工作,責任重大啊。”曉萱點點頭,眼神堅定:“是啊,每一件文物都像是歷史的使者,我們絕不能辜負這份信任。”
抵達目的地後,他們與當地文物保護部門的工作人員會合。負責人李教授面色凝重地介紹道:“由於近期氣候多變,白起墓周邊的部分文物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壞,尤其是一些陪葬的兵器和陶器,急需專業修復。”騰和曉萱仔細檢視了文物現狀,制定了詳細的維護計劃。
在修復一件青銅劍時,騰小心翼翼地清理著劍身的鏽跡。他使用微型工具,一點點去除雜質,每一個動作都精準而專注。曉萱則在一旁協助,仔細記錄修復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突然,騰停下手中的動作,眉頭緊鎖:“這劍的材質有些特殊,鏽跡的處理難度比想象中更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對文物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曉萱湊過來,仔細觀察後,提出建議:“或許可以嘗試用最新的奈米修復技術,既能有效去除鏽跡,又能最大程度保護文物的原有結構。”
兩人經過反覆商討和試驗,最終成功運用奈米技術修復了青銅劍。看著劍身重新煥發出古樸的光澤,他們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然而,工作並非一帆風順。在修復一組陶器時,曉萱發現部分陶片出現了新的裂痕。她心急如焚,立刻召集大家商討解決方案。經過數小時的研究,他們決定採用一種特殊的黏合劑,並配合低溫烘乾技術,對陶片進行修復。
在緊張的工作中,時間悄然流逝。一天傍晚,夕陽的餘暉灑在白起墓的遺址上,給整個場地蒙上了一層金色的紗幕。曉萱和騰坐在一旁,看著修復好的一件件文物,心中感慨萬千。曉萱輕聲說道:“每修復一件文物,就彷彿與歷史更近了一步,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技藝。”騰點點頭,目光堅定:“是啊,我們的工作雖然辛苦,但意義非凡,一定要讓這些文物完好地傳承下去。”
隨著維護保養工作接近尾聲,騰和曉萱對所有修復的文物進行了最後的檢查和整理。他們將文物妥善安置回原位,並向當地文物保護部門詳細說明了後續的保護注意事項。離開時,兩人再次回望白起墓,心中充滿了不捨和自豪。這次任務,不僅是對他們專業能力的考驗,更是他們作為文物守護者對歷史的一次深情守護。未來,他們知道還有更多的使命等待著自己,而他們也將帶著這份對文物的熱愛與敬畏,繼續在文物保護的道路上堅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