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後,《雲醫院》的患者留言板悄然熱鬧起來。頁面上不再只有寥寥數語,而是一條條洋溢著真情實感的感謝留言,尤其是關於陳南的名字,幾乎每天都會被提起。
“陳醫生,謝謝您那天幫我母親耐心分析病情。雖然只是一次簡單的遠端問診,但您的解釋讓我們全家人安心了許多。”一位名叫李女士的留言被頂到了熱門推薦位置。她的母親在一次體檢中發現肝功能異常,接診的醫生正是陳南。在問診中,陳南詳細解釋了肝功能指標的意義,甚至手繪了一張簡易的示意圖,透過遠端螢幕展示給家屬看。那一次細緻的講解,不僅打消了患者的疑慮,也贏得了一片掌聲。
“陳醫生是真正為患者著想的人。我帶著孩子去看病時,他不僅建議最適合的檢查專案,還提醒我們不用急著做不必要的化驗,為我們省下了不少費用。”這是另一位家長的留言。她的孩子因為長期低燒被家人擔心是否需要做ct檢查,但陳南基於症狀初步排查為病毒感染,不急於影像檢查的判斷,避免了不必要的輻射暴露。
留言板裡,不少患者將自己被誤解、被指責的醫生形象重新定義,他們的故事像漣漪一般擴散開來,讓更多人感受到醫患關係中不可或缺的信任。
不久之後,《雲醫院》的留言系統新增了一項功能——醫生可以在空閒時間回覆患者的留言。這項功能推出後,陳南每天都會花十分鐘瀏覽留言板。他的回覆不一定很長,卻總能讓人感受到溫暖。
“謝謝您的認可。任何疑問,隨時聯絡我。”
“很高興您母親的病情好轉。記得按時複查。”
“理解您的擔憂,如果您還有什麼需要解答的,可以預約複診,我會盡力幫助。”
這樣簡短而真誠的互動,讓患者們更加堅定了對陳南的信任。一位匿名患者甚至留言道:“您的回覆讓我明白,有時候醫者的語言比藥物更能治癒人心。”
一次晨會上,楊鴻年特意提到這些留言:“陳南,你是我們醫院留言榜單上的‘紅人’了。大家都來學習一下,什麼叫醫患關係的正確開啟方式。”會議室內響起一陣善意的笑聲,陳南卻顯得有些靦腆。他推了推眼鏡,低聲道:“其實,我做的也不是什麼大事。患者留言中反映的,只是他們最基本的訴求。用心對待患者,應該是每個醫生的職責。”
這句看似平淡的話,卻讓整個會議室安靜下來。楊鴻年沉吟片刻,輕輕嘆了口氣:“簡單的事情,往往是最難堅持的。陳南,你用行動告訴我們,耐心和真心才是建立信任的根本。”
留言中有許多動人的故事。其中一條留言來自田夢蘭的兒子:“感謝陳醫生在我母親最後的日子裡對我們的幫助。她去世前還讓我代她向您道歉,說她曾經誤解了您,但很高興後來明白了您的用心。希望您能原諒她。”
看到這條留言時,陳南的手指微微一頓。他回憶起田夢蘭在病床上流淚的模樣,感慨萬千。他輕輕敲下幾個字:“謝謝您轉達她的心意。作為醫生,我從不介意患者的誤解,只希望能盡力為每一個患者提供幫助。”
這條回覆被點贊上千次,引發了一場“醫患關係如何重建”的討論。有患者留言:“我曾經也不相信醫生,覺得他們都冷漠。但從這次經歷中,我才知道,醫生也是普通人,他們的職責不僅是治病,還有陪伴和關懷。”
《雲醫院》透過這次留言的積累,進一步總結了醫生和患者溝通的模式,並將陳南的案例列為醫院培訓課程的示範內容。每年新入職的醫生,都要觀看一段關於他處理醫患矛盾的影片。影片的最後一段,是陳南的一句話:“治病救人是一場需要彼此信任的旅程。作為醫生,我們要用真誠去開啟這段旅程。”
一個冬日的下午,陳南走出醫院大樓,發現門外有一位等候的患者。她的手中捧著一束素雅的百合花,眼眶微紅:“陳醫生,我只是來謝謝您。我的病情好多了。這束花,是我一點小心意。”
陳南愣了一下,隨即笑著接過花,說道:“能看到您健康,我就很高興。這束花我替全院醫生收下,謝謝您對我們的信任。”
寒風中,陳南手捧鮮花,目光中透出溫暖而堅定的光芒。他知道,醫者的職責不僅僅在於治療,更在於陪伴患者走過生命中的難關,而這些信任與感謝,正是他繼續堅守這份職業的動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