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七。
早上七點還沒到,楚丹就騎著腳踏車載著楚紅往鎮上趕。
前面騎車的人飛快的踩著腳踏車踏板,寒風刺骨也不怕冷。
楚紅姿勢不雅跨坐在墊了草墊子後座,圍著圍巾還把臉埋在妹妹的背上,棉褲外面還套了爸爸的舊棉褲,倒是一點也不冷。
要不是黃泥路太顛簸了些,她都懷疑自己會打瞌睡。
眼看著就要過年了,哪怕每個村的牛車都出動,也擠不下要去鎮上的人。
因此這一路,楚丹就時不時的和人大聲招呼:“嬸子你也去鎮上啊?”
“哎,去買點瓜子花生去。”嬸子打量楚紅揹著的揹簍,忍不住八卦:“你們去買啥啊?”
楚丹故作淡然:“爺爺讓我們去買點酒,我阿爸讓我們去買紅紙。”
嬸子就一拍大腿:“我也得買點紅紙回來,回頭讓宋支書給我家也個對聯。”
村裡宋支書的毛筆字寫的最好,過年的時候幾乎是家家戶戶都要請他寫。
也不是白忙活的,會順手帶兩個雞蛋,或者是一把芹菜,也有可能是半碗花生米。
連帶著楚紅也只能熱情答應:“好的,我們先走了,回頭見啊。”
說完拍了拍楚丹的腰,示意她趕緊走。
楚丹就大聲告別,再用力踩著腳踏往前走。
等再看到嶺下村的人,楚丹又會熱情的打招呼。
楚紅都佩服楚丹的熱情,換成她,是誰都不想搭理。
可是她也明白,像楚丹這般熱情才是對的。
要不然村裡人肯定會在背後說自己不愛搭理人,她覺得自己也該學著點,禮多人不怪,嘴甜不會虧。
上回楚紅已經來過鋼廠,她記性不錯,也就不用找,直接往東邊騎。
楚紅對這邊印象不深。
主要是供銷社在西邊,黑市北邊,和位置在東邊鋼廠是反方向,自然不會過來這邊閒逛。
現在楚紅留意了一下,發現這邊不僅有鋼廠,搪瓷缸廠,服裝廠,毛巾廠,紡織廠等等,還有大片的家屬樓,人口十分密集。
要是以後能在這開家商店,絕對是能掙錢啊。
可惜還得七八年後才能實現。
到了地方下了車,楚紅先把外面的棉褲給脫了,要不然太臃腫不好走路。
楚丹又敲開窗戶,衝著門房大爺笑:“大爺,我是工會何主任的孃家親戚,登記一下能進去找人嗎?或者是辛苦大爺替我去喊一聲?”
說完還從兜裡抓去兩把花生放在桌子上:“自家炒的花生,大爺您嚐嚐。”
大爺就笑了:“小同志太客氣了,何主任先前來說過,說是孃家親戚要來,你們登記一下,就直接去工會找吧?”
楚丹按著他的要求登記好,又再次道謝,才和楚紅一起推著腳踏車進去。
按著大爺指的方向,很快就找到工會辦公室。
正好何大嬸也一直惦記著她們呢,又走出來準備去門口瞧瞧,就看到她們來了,眉開眼笑的招呼她們跟著去家裡。
家屬樓就在大門外的左邊,是獨門小院。
何大嬸很喜歡說話:“他們都喜歡樓房,我們還是覺得平房好,接地氣。”
“就是房子舊了些,裡面水泥地也都是我們自己花錢請人鋪的。”
房子也就三間,小院子裡也全鋪了水泥,角落裡搭了個廚房,恰好門開著,能看到有土灶,也有煤球爐,角落還堆著不少煤球。
楚紅就立馬誇:“嬸子說的太對了,那樓房太吵,樓上樓下和隔壁說話聲大點都能聽到。”
“你們這帶院子的房子多好啊,不僅地方大,門一關就不會有人打攪。”
楚丹也跟著湊趣:“這青磚瓦房冬暖夏涼,都有水泥地,這不就是和樓房一樣了嗎?”
何大嬸聽得眉開眼笑:“那以後你們常來啊。”
說完又急切的問:“芋餃都帶來了吧?”
“都在呢,嬸子你稱一下。”楚紅從揹簍裡拿出一袋子芋餃:“昨兒下午做的,涼了就不會黏著。”
又故意裝做不小心把一個藕夾帶了出來。
然後深怕被何大嬸看到一樣,又趕緊收回揹簍裡。
可惜何大嬸已經看到了,不好意思去扒拉,卻也看著她問:“還有什麼?”
楚紅這才把揹簍底下的搪瓷盆拿出來,有點羞澀:“我們昨兒還做了些藕夾,準備送去黑市那邊看看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