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送別西征大軍之後,心中已然有了一番盤算。
他深知朝局變幻莫測,若不及時採取行動鞏固自身勢力,恐怕難以應對日後可能出現的種種危機。
於是,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對朝中人事進行一系列重大調整。
首先,令人矚目的便是虎賁大將軍郭淮接替姜維成為魏國大將軍一事。
表面看來,這無疑是一次升官晉爵,但實際上卻是一招明升暗降之計。
郭淮雖身居高位,統領全國兵馬,但其手中的實際統兵之權卻被巧妙地剝奪。
如此一來,這位曾經威風凜凜的大將只能徒有虛名,無法真正掌控軍隊。
緊接著,龍驤大將軍郝昭也迎來了職位的變動。
他被擢升為車騎大將軍,然而這同樣只是一種表象上的榮耀晉升。
與郭淮的情況如出一轍,郝昭在獲得更高頭銜的同時,其實質的統兵權力亦遭到削弱。
這種手段既避免了引起太大的動盪,又能有效地限制潛在對手的勢力發展。
而最後的關鍵一步,則是曹真將自己的親信王雙升任衛尉大將軍。
要知道,王雙早在曹真最為落魄之時便始終堅定不移地追隨左右,從未有過絲毫動搖。
正因如此,他早已成為曹真心腹中最為信賴和倚重的愛將之一。
此次將王雙提拔至如此重要的位置,使其接管虎賁、龍驤兩大軍團的統御之權,曹真方才感到安心許多。
畢竟,在這風雲詭譎的朝堂之上,唯有自己人才能讓他放心託付重任。
除此之外,曹真還將自己幾個兒子都做了很好的安排。
首先,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和精心謀劃之後,曹魏政權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人事調動決策。
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便是曹爽,作為曹氏家族的長子,他被調離原本的職位,調回到京城洛陽,並被授予了吏部侍郎這一要職。
與此同時,次子曹羲則迎來了新的任命,成為了中領軍一職的繼任者。
不僅如此,為了進一步鞏固曹家對軍事力量的掌控,朝廷還果斷地廢除了禁軍五營之中的中壘和中堅兩營校尉之位。
而這兩個營地的眾多兵卒,則全部劃歸到曹羲的直接統領之下,使得曹羲手中握有的軍權愈發強大。
此外,三子曹訓也得到了重用,獲封武衛將軍一職,負責統領禁軍武衛營,與王雙共同管理洛陽地區的禁軍事務。
至於四子曹彥,同樣受到了厚待,被任命為散騎常侍兼任洛陽縣令,肩負起維護京城治安和治理地方政務的雙重責任。
值得一提的是,曹真的外甥夏侯玄更是平步青雲,被委以重任,出任中護軍併兼任司州刺史。
他所承擔的使命至關重要,需要全面統籌諸位將領,同時還要負責選拔和舉薦軍隊中的武官人才,確保軍隊能夠保持高效運轉和強大戰鬥力。
在其他州郡的官員任免方面,除了那些早已備受信賴且身負重任的親信得以繼續留任外,還有不少人獲得了晉升機會。
比如諸葛誕就因功績卓著而被提拔為徐州刺史,杜預也因其出眾才能榮升為豫州刺史,毋丘儉更是一路高升,被擢升為鎮東將軍。
而在文官系統中,曹真亦是不遺餘力地大力提攜自己的親信人士。
那些在曹操時代便堅守崗位的老臣們,如果能力有限或者忠心可嘉但已難以勝任一線工作,都紛紛被安排退居二線,為年輕有為的新一代官員讓出發展空間。
龐統獲封徐揚都督一職後,肩負起了東部戰線抗擊東吳的重任。
他才智過人、謀略出眾,迅速對防線進行了嚴密部署,並積極調兵遣將,以應對來自東吳方面可能的進攻。
而另一邊,徐庶則留駐荊州,出任荊交州都督之職,負責西線的抗吳事務。他同樣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領導能力,使得西線防禦固若金湯。
然而,曹真這一突如其來的人事安排,卻引起了許多有心人敏銳的關注。
一些保皇派察覺到其中似乎隱藏著某種深意,於是開始暗中串聯,密謀策劃如何透過上書彈劾攝政王來維護皇室正統地位。
這些人自以為行事隱秘,但他們的一舉一動早已落入了錦衣衛的嚴密監控之中。
就在這群保皇派人馬剛剛聚攏到一起的時候,錦衣衛突然發動雷霆行動,如神兵天降般將他們一網打盡。
隨後,這些人便被冠以“意圖謀反”的重罪,全部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