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於封禪後的次年,也就是公元260年之際,竟再次弄出一樁驚天動地之事!
就在這一年,他毅然決然地對外宣稱要退位讓賢!
而接替皇位之人,正是他寄予厚望的太子曹爽。
此時的曹爽已不是原歷史中的廢材。
他是曹真與孫尚香結合孕育出的新曹爽。
而且,還得到了諸多大儒、智者的精心調教。
所以,其品德和才能當可算是極佳。
曹真退位的訊息一經傳出,大魏朝野上下皆為之震撼不已。
在正式作出退位決定之前,曹真特意下達命令給欽天監,責令他們務必仔細觀測天象。
且需尋得諸如吉星高照、祥雲繚繞之類的祥瑞之象,以此作為上天示意皇帝退位時機已然成熟的徵兆。
經過一番苦苦尋覓與觀測,最終欽天監不負所托,果真發現了這些所謂的異象。
緊接著,曹真又馬不停蹄地下旨令內閣著手起草詔書。
這份詔書中,不僅詳盡闡述了他選擇退位的緣由,還表達了他對於國家未來發展的殷切期望,同時也飽含著對新任繼承者——太子曹爽的諄諄囑託和深情寄語。
一切安排妥當之後,曹真旋即將太子曹爽,連同曹羲、曹訓、曹則、曹彥、曹皚、曹霄等諸位郡王,以及曹若靈、曹憶雪、曹慕凝、曹映陽、曹訪楓、曹嘉月等一眾公主悉數召集至一堂。
當著眾多子女們的面,曹真面色凝重卻又語重心長地,詳述起自己關於退位一事的種種考量。
他言辭懇切地叮囑太子曹爽,日後繼承大統後定要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治理朝政,切不可有絲毫懈怠之心。
緊接著,曹真面色凝重地召集了,朝中的一眾重臣來到宏偉壯麗的太和殿。
眾人到齊後,曹真緩緩站起身來,環視四周,然後用沉穩而堅定的聲音當眾宣佈自己有意退位讓賢。
此言一出,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場的大臣們都面露驚愕之色。
短暫的沉默之後,群臣紛紛跪地叩頭,涕淚橫流地苦苦哀求曹真收回成命。
然而,曹真心意已決,不為所動。
待群臣的情緒稍稍平復下來,他便示意大家起身,並認真傾聽他們對於此事的看法和建議,以確保這一重大決策能夠獲得廣泛的支援。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眾臣最終表示尊重曹真的意願。
於是,曹真當場下令禮部著手籌備相關的退位儀式。
禮部官員領命後不敢有絲毫怠慢,立刻忙碌起來。
終於,選定的黃道吉日來臨。
這一天陽光明媚、風和日麗,皇帝曹真身著華麗的龍袍,率領著浩浩蕩蕩的儀仗隊伍,莊嚴肅穆地前往天壇舉行盛大的祭天儀式。
在天壇之上,香菸嫋嫋,鼓樂齊鳴,曹真虔誠地向天稟告自己的退位決定,衷心祈求上天保佑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
完成祭天儀式後,曹真馬不停蹄地折返至太廟。
在這裡,他恭恭敬敬地向列祖列宗的英靈,獻上祭品並焚香禱告,以表達對先祖的深切敬意,以及將皇位傳承下去的決心。
最後的重頭戲,則是在太和殿舉行的隆重退位儀式。
當一切準備就緒,太尉龐統手持金黃色的退位詔書,穩步走到大殿中央。
他環顧四周,深吸一口氣後,用洪亮的嗓音,當眾宣讀起這份意義非凡的詔書。
一時間,整個太和殿內鴉雀無聲,所有人都屏息凝神聆聽著龐統的每一個字。
“大魏皇帝詔:朕聞天道迴圈,有如晝夜,帝王之業,亦遵此理。昔我祖宗,披荊斬棘,開創基業,歷代相承,至今已歷數百載。朕自登基以來,夙夜憂勤,勵精圖治,惟願國泰民安,四海昇平。然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朕今已至暮年,體漸衰弱,心力交瘁,實難再承重負。”
“朕思太子曹爽,乃朕之嫡嗣,自幼聰慧過人,品德兼優,深受朕之喜愛與信賴。其於學問、武藝、治國之道,皆有深厚之積累,且心懷百姓,志存高遠。朕觀太子之行,足以承繼大統,引領吾朝步入新之盛世。”
“朕今決定,遵循古訓,順應天意,將皇位傳於太子,以繼往開來,保吾江山社稷之永固。朕雖退位,然心繫國家,願以太上皇之尊,輔佐新君,共謀國是,以慰祖宗之靈,以安天下之心。”
“朕退位之後,國家大事,皆由新君裁決。太子即位,當以仁德為本,勤政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