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35年5月,正值初夏時節,微風輕拂著大地。
然而在這看似平靜的時刻,一個重要人物的離世卻引發了一連串的動盪。
士燮,這位在當地頗具影響力計程車族領袖因病逝世,比原歷史中晚了整整11年。
但是,他的離去給交州地區帶來了不小的震動。
訊息傳到東吳,孫權迅速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
吳將呂岱向孫權進言,交趾之地道路崎嶇險阻且路途遙遠,管理起來多有不便。
所以,他建議將合浦郡及其以北的三個郡劃分出來,單獨設立廣州,並派得力之人擔任刺史一職,如此一來便可加強對該地區的掌控。
孫權深思熟慮之後,覺得此計甚妙,便欣然應允。
隨後,孫權正式宣佈分設廣州,任命呂岱為廣州刺史。
而交趾及其以南的兩個郡則仍稱為交州,由戴良出任交州刺史。
步騭則被改任為嶺南都督,負責統轄交州和廣州軍政事宜。
這個決策本是為了更好地治理地方,但卻引來了士燮之子士徽的強烈不滿。
士徽認為自己家族在交趾經營多年,根基深厚,如今父親剛剛去世,孫權就做出這樣的安排,分明是要削弱他們士家的勢力。
於是,士徽公然違抗孫權的旨意,不僅拒絕前往九真郡就任太守一職,還拒不承認其兄長繼承士燮的地位。
他甚至自封交趾太守,派遣自家的宗族軍隊駐守在海口一帶,阻止戴良和陳時前來赴任。
孫權得知此事後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出兵平叛。
他任命步騭為將軍,呂岱、戴良為副將,統率交州各路兵馬浩浩蕩蕩地開赴交趾。
一時間,交趾地區戰雲密佈,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就在這時,士徽的部下桓鄰站了出來。
他深知反叛孫權乃是不智之舉,可能會給整個家族帶來滅頂之災。
於是,桓鄰力排眾議,跪地叩頭,苦苦規勸士徽放棄反抗,順應朝廷旨意。
然而,此時計程車徽已經被雍詔洗了腦,根本聽不進去桓鄰的勸告。
只見他大手一揮,怒吼道:“大膽桓鄰,竟敢忤逆我的意思!來人啊,把他拖出去斬了!”
就這樣,忠心耿耿的桓鄰瞬間命喪黃泉。
桓鄰的死並沒有讓局勢平息下來,反而激起了更大的波瀾。
桓鄰的兄長桓治,以及侄子桓發聽聞噩耗後悲憤交加。
於是,他們決定率領自家的宗族軍隊攻打士徽,為桓鄰報仇雪恨。
士徽見狀,急忙緊閉城門,全力抵禦桓治等人的進攻。
這場戰鬥異常激烈,雙方互不相讓,僵持不下。
桓治率軍連續猛攻數月之久,卻始終未能攻破城池。
無奈之下,士徽只得派人出城與桓治談判,表示願意與之和親,以求雙方罷兵休戰。
經過一番艱難的交涉,最終雙方達成協議,暫時停止了爭鬥。
然而,交趾地區的局勢依然撲朔迷離,未來究竟如何發展,尚難預料……
自那之後,士徽集團內部就如同被撕裂一般,出現了一道難以彌合且無法調和的巨大裂縫。
這道裂縫宛如深不見底的溝壑,將原本緊密團結計程車徽勢力生生地分割成了兩半。
12月,一直在密切關注著局勢發展的呂岱,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變化。
他當機立斷,向步騭進言,力主趁此時機出兵攻打士徽,以徹底瓦解其勢力。
不僅如此,呂岱還主動請纓,請求親自率領一支精銳的兵馬,渡海抵達合浦,與早已屯駐在此地的戴良所部會師,共同舉兵征討士徽。
當士徽聽聞呂岱親率大軍氣勢洶洶地殺奔而來時,頓時嚇得魂飛魄散,整個人都慌了神,完全不知該如何應對眼前這突如其來的危機。
就在士徽如熱鍋上的螞蟻般急得團團轉之際,一個訊息傳來——原來,士徽的堂弟中郎將士匡竟然與呂岱有著舊日的交情。
得知此事後,呂岱心生一計,果斷任命士匡為從事,並授意他先修書一封給士徽,詳細闡述投降所能帶來的種種好處。
緊接著,呂岱又派遣士匡親自去面見士徽,苦口婆心地勸說道:“如今大勢已去,若能坦誠認罪,雖說難免會失去郡守之位,但至少可以確保身家性命無虞,再無其他後顧之憂啊!”
而這個士徽呢,向來就是個毫無主見、耳根子極軟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