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道夔帶著楊文墨從荊州趕到了陳郢。
路上,楊文墨在馬車裡對蘇道夔說:“王爺應當知道,陳郢可不比荊州,荊州雖然是荊湖路首府,但陳郢畢竟是前楚舊都,楚平君、陳郢候都在陳郢,陳郢的老士族,也就是楚國的主要士族,都在滅楚時投了陛下,對大漢是有功的,他們是餘孽,又是功臣,所以陳郢計程車族要比荊州的楊鄒兩家頑固的多。陳郢候、楚平君對他們來說不過是個象徵。”
蘇道夔用手敲著扶手。
“楚平君、陳郢候固然是象徵,但前楚王、顧敬章、林克景都在漢庭,我想把林克景或者顧敬章要來……”
“不可,林克景、顧敬章現在遼東、朔北,他們心裡還是有中原和蠻夷的分別,能鎮得住邊關。但如果讓他們任意一人回來,他們的智謀不遜於葉靖宣,來到故地,難免會有雜亂心思,到時候沒準王爺不但除不掉餘孽士族,還要面臨江南復國割據的困境。”
“先生說得是。”
“不過王爺,我看我們可以先除掉楚平君和陳郢候。雖然只是象徵,但名義上這兩位還是管著楚地士族的,除掉他們,楚地士族就少了個綁在一起的理由,加之楚宗室女為陛下妃,前楚王在大梁,楚地士族再怎麼做,都是師出無名,對我們有利啊。”
“哦,先生,說到這個,均田出畝不僅僅要在楚地推行,在吳越梁也要推行,但吳越梁三國對漢稱臣後盤踞淮南、江南東,又都有兵馬,這都是陛下許給他們的,我們怎麼動楚地對他們來說都無所謂,等我們對他們出手的時候,他們又能拿出藩邦行政自由來推諉……”
“王爺是在考校我不是?藩邦固然不受政令,但此藩邦是指如西域、薩溫特兩處宣撫司的部族小國。大漢是繼前大夏之名,一統大夏諸國,大夏時,凡皇帝命,諸國都要執行,當然,蠻夷之藩邦不用執行,難道吳越梁三國要把自己比作蠻夷?再說,既然我們在吳越梁三地畫了淮南、江南兩路,那三國不執行政令,十三路不要執行嗎?”
“可……”
“怎麼開刀?楚地均田出畝完成後,吳越梁三國不會不知道下一步就要在吳越梁進行了,到時候他們就自亂陣腳,破綻也自然就有了。”
馬車停了下來。
到陳郢了。
吳甫忠拉開簾子,蘇道夔、楊文墨先後下車。
陳郢之戰時,魏楚兩軍反覆拉鋸爭奪城牆,多年過去後,城牆上依然可見攻城器械留下的痕跡。
蘇道夔也參與了陳郢之戰,再次回到這裡,心中不盡感慨。
“昨日滿城盡瘡痍,今朝垂柳撫新堤啊。”
楚平君和陳郢候就在陳郢城前。
蘇道夔還是第一次見到這個楚平君,就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頭都不敢抬。
那陳郢候蘇道夔有些印象,攻入陳郢後,陳郢候一直護衛在熊端身邊,若不是熊端下了命令,陳郢候可能還要帶著宗室私兵在楚王臺抵抗魏軍。
陳郢候拱手施禮。“臣陳郢候、陳郢令、楚平君傅、領楚監相,熊通,拜見鎮南王。”
蘇道夔挑了挑眉,熊通的頭銜有四個,陳郢候是李存鄴封的爵位,陳郢令是默許了熊通管理陳郢的職能,楚平君傅是熊通輔助楚平君、作為楚平君的老師,楚監相是李存鄴任命的,是讓熊通管理楚地士族帶的頭銜。
蘇道夔點頭回禮:“免禮,本王不是第一次見到陳郢侯了。”
熊通愣了一下。
“上次,在楚王臺,你我二人有一面之緣啊,還差點要兵戈相交。”
“是臣為了臣當時的大王罷了。”
“還望陳郢侯拿出當時的忠心來效忠陛下啊。”
“自然,大王,這位就是楚平君。”
那小孩還是低著頭。
“君侯年紀尚小,之前是宗室旁支,大王見諒。”
“哦,沒事,沒事,我們進城吧。陳郢太守呢?”
“太守和度支參議去士族度支說均田出畝的事情了。”
幾人往陳郢城中走。
蘇道夔饒有興趣地說:“看來陳郢的太守比荊州太守積極些啊。”
熊通搖了搖頭。“唉,王爺有所不知啊,陳郢太守在聽說您在荊州開始準備均田出畝,就在陳郢下了太守令,我也下了一道楚君令,但士族沒一個聽的。太守、度支,兩個人一直在各家奔走,苦口婆心的勸,但沒人聽啊,我以陳郢令和楚監相的身份命令他們,他們就敷衍敷衍,劃出來一點土地給流民。陳郢總兵也是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