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湖路首府荊州,蘇道夔下令由當地士族楊、鄒兩家出資出地為自己蓋王府。
半年後,王府落成,蜀中也基本完成了均田出畝,蘇道夔從蜀中舊府來到荊州。
荊州城外,兩家族長帶著大小官員迎接。
蘇道夔注意到荊州太守、總兵、觀察使、度支參議都站在兩家族長身後。
蘇道夔策馬到眾人面前,眾人依禮跪拜。
蘇道夔問道:“太守總兵等州官為何不上前拜見?”
眾人面面相覷。
蘇道夔也不聽眾人解釋,帶家眷隨從入城,把兩萬精銳擺在城外。
到了府邸,屋簷飛閣,山水錯落。楊家族長說:“這是楚王室宗親舊地,大漢滅楚後此宅一直空置,得知王爺要來,特把這宅子重新修繕。”
蘇道夔點了點頭。“不錯,二位都是荊州大族,這恩情我記下了。今晚到城外軍營,我擺酒致謝。”
鄒氏族長上前道。“王爺,我們在城內酒樓給你擺了接風……”
“不必了,沒有接風不接風這一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是聖上封的鎮南王,到哪裡都沒有出了大漢的地界,不用接風。”而後蘇道夔走出府外,讓管家安置家眷。
“王爺,這是我們給你安排的僕役就……”
“不必,我從蜀中帶來的有,身邊人還是用習慣的好,新人口舌雜,說不準就把我說的什麼胡話傳出來了。”
蘇道夔帶著幾個親衛騎馬往軍營去,留下楊、鄒兩家的族長在原地。
到了軍營後,蘇道夔讓人把荊州太守、總兵、度支參議找來。又命把留在蜀中的十二萬大軍再調四萬過來。他又給李存鄴寫了奏摺。“現蜀中無虞,大軍十四萬以八萬留鎮蜀中,臣領六萬軍駐荊州,加之各路、各州府兵、屯兵,可無大亂。望聖上保證八萬淮北軍隨時可以南下,則萬無一失。”
奏摺送出,蘇道夔又召來了荊湖鎮撫衙門統制官。“太守、總兵、度支參議,這三人可有暗樁監視?”
“有。”
“簡要說說他們和楊鄒兩家關係。”
“太守畏之,總兵親之,度支參議避之。”
“總兵是朝廷派來的,怎麼會親近這兩家。”
“兩家收買。且總兵所轄八千兵馬中,除了五百親軍,其他七千州兵與屯兵都是兩家提供,即便是總兵沒有收買下來,兩家也能安插親信,架空總兵。”
“太守畏之是怎麼回事?”
“太守此人才學平平,政令通達全靠兩家支援,又別無他法。”
“度支參議怎麼就獨善其身了?”
“度支參議為人清廉,按律法收稅收糧兩家出的是定量,對這兩家來說不多,沒有衝突。”
“你退下吧,以後每過三天就把這些主官和兩家的諜報給我過目。”
太守三人到了。
蘇道夔也不讓三人坐,就開口問:“幾位將軍、大人,均田出畝的新政可瞭解了?”
“回王爺,都知道。”太守開口。
“聽說這荊州的地都是楊家鄒家的,怎麼讓他們均這個田,你們有沒有想法?”
“均田出畝,無非是要給流民地種,荊州富庶,沒有什麼流民,我看不需要均田出畝。”總兵說。
蘇道夔剛要開口,話頭就被度支參議搶了過去。
“均田出畝,可不是看有沒有流民,是要收地於國,再還地於民,就算是荊州沒有流民,其他地界就沒有了嗎?難道不能往荊州安置?難道地就要在這些士族手裡?二裴新政之所以能有成效就是減除了魏國士族,你難道不懂這些嗎?”
總兵笑了笑。“我看分明是你收不來稅錢,在這裡難為那兩家。”
蘇道夔見太守低著頭不說話。“太守大人,你有什麼看法。”
“這……下官全看王爺意見。”
“好吧,今天晚上我在營裡擺宴,你們三個人也留在這裡吧。”
到晚上,楊、鄒兩家族長帶著隨從到大營外。
門口侍衛攔住眾人。“來者何人?”
“我等受鎮南王邀約,來此赴宴,還請壯士放我們進去。”
“誰是楊家族長和鄒家族長?”
“我就是楊家族長,那邊那位是鄒家的……”
“你們兩個進去,其他閒雜人等不得入內。”
“這都是我們的隨從,可否通融……”
“別廢話!軍營重地豈能讓人隨便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