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時候這個社會就是如此,很少有真正意義上的好人或者壞人,有的只是浮沉於之間的灰色。
幸福的家庭,加上良好的教育自己的努力,有的人天生就是當好人的命。
而對於有的人來說,可能是要勉強的活著就已經是很累了。
祁同偉的經歷其實代表著社會上的一種人,從小個人能力出眾,能量巨大,這是他的優勢,但也可能是他最可悲的地方。
老話講,要想成功一個人想成功,需要三分努力,六分運氣再加一分貴人扶持。
但很多的地方,其實這話並不準確,很多的地方那一份貴人扶持比得上千軍萬馬。
淪落到祁同偉那樣的情景下,其實不管如何去選,都已經註定了其悲劇的一生了。
就像沉逸前生看過的一部國漫《一人之下》一樣,一個角色悲劇的過完自己年輕的一生,悲劇的自殺了。
沒有什麼緣由,用裡邊女主角馮寶寶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命不好。
每天去醫院裡看看,有大批年輕的生命很早就匆匆消逝了。
只能說可憐人有可悲之處,但有的可憐人,可能是單純就因為他命不好。
但凡祁同偉真的是個天生壞種,亡命之徒,就侯亮平那話一說出口,估計早就一把加特林把猴子射成肉餡了。
不管怎麼說,《人民的名義》雖然大結局了,但留給觀眾的討論卻遠沒有結束。
因為這其中,實是有太多精彩的劇情,精彩的對話,各種各樣的名梗和有血有肉的人物值得被再次回顧,反覆品味的了。
即使是如今已經身處一明星行列中的沉逸,其實因為這部電視劇同樣是獲益良多。
畢竟之前的兩部喜劇電影,雖然說沉逸玩的是很開心了,但難讓大家笑的同時忽略了沉逸精湛的演技。
不得不說,這方面喜劇演員真的是很吃虧的,對於大多數國內的觀眾來說,還是大多數都願意把“瘋子一般的哭戲”、“大喊大叫”當做好的演技,比做“炸裂般的演技”。
像是這款的演技其實不能說不好,像是《神話》裡邊張世的趙高對胡歌易小川的那段,也是大喊大叫,也是瘋子一般眼眶飆淚。
但是那種劇情之中是確實如此的,並且張世的哭和喊也是有層次感的。
然而有很多演員是把這種東西當成萬金油去用的,不管怎麼哭都是那一套假到不行。
然而透過這部劇,沉逸可謂是真的把祁同偉這個角色演活了,不管是年輕時候的英姿勃發,還是為官之後的沉穩、陰狠、虛偽。
尤其是最後的一場戲,面對著窮途末路的時候,面對著好似易小川似的光岸偉正的侯亮平。
沉逸用更內斂的方式卻詮釋出了絲毫不輸天花板的另外一種的表演,一種要勝天半子的驕傲。
雖然是演喜劇的,但沉逸卻是真真切切的打碎了很多觀眾對於喜劇演員沒有演技的偏見。
《人民的名義》首播結束後,第二輪和第三輪的轉播權卻是再沒有賣出去。
畢竟上邊給的壓力太大,光是能夠完整的播出到結束,那都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的。
不過好網路上的播放權是賣了出去,觀眾多會兒想看還是可以網路上回顧的。
而隨著這部劇的播出,連續劇和電影屆也掀起了一陣反腐、掃黑熱,老戲骨熱。
之前的觀眾只關心一部劇的主演是誰,導演是誰,但經過《人民的名義》這麼一整,卻是讓太多被老戲骨洗禮的觀眾真的開始對更高質量的演技上癮了。
只能說如果我一直沒有吃過紅燒肉,我本可以一輩子吃窩頭的。
經過這一後,觀眾明顯開始更關注一部劇除流量明星以外,更多和關於電視劇本身的質量問題了。
而這樣的改變不管是對於電視劇、電影的生態,還是對於國內影視行業的進步都是有正向作用的。
最簡單的一個道理,大家都更愛看有演技的作品了,那毫疑問老戲骨和好演員會越來越吃香,摳圖黨、戲混子會越來越吃不開。
為此事,圈裡有不少空有一身演技卻沒戲拍的老演員們,還專門打電話來感謝沉逸,因為《人民的名義》的播出,讓他們有飯吃,有戲演了。
對此沉逸自然是不敢邀功的,畢竟說白了他也只是個被邀請者,出品人,真正值得尊敬的,還是能頂住壓力做出這部劇的主創團隊,導演、編劇
別人不清楚他可是清楚的,自從那次編劇周梅森接到恐嚇電話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