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德國與阿根廷的點球大戰中有一個不為人所知的小細節,萊曼之所以表現得如此神勇,與一張柏林城堡酒店的便條有非常大的關係。這張紙條是德國守門員教練科普克在點球大戰前親手交給萊曼的,而萊曼在每個阿根廷球員罰點球前都看了一眼這張紙條,特別是在阿根廷第四個出場的坎比亞索射門前,萊曼站在門線上從右腿球襪中掏出了這張紙條,仔仔細細地又看了一遍,之後將紙條又塞回到襪子中。
結果,萊曼判斷準確,將坎比亞索的射門輕鬆撲出,同時也將阿根廷隊撲出了世界盃四強。這張神秘的紙條猶如一張“武功秘笈”,上面到底寫了些什麼呢?直到賽後的媒體採訪時,萊曼才說出了秘笈的內容,上面寫的,卻是阿根廷的球員罰點球時的習慣和特點,雖然說這並不是非常的保險,但至少也說明了德國守門員教練科普克這名前德國國門的情報工作相當出色,萊曼的兩個撲救便是最好的證明。
而當德國隊透過點球大戰四比二淘汰了阿根廷隊之後不久,球場上就爆發了雙方隊員之間的大範圍衝突。國際足聯隨即介入調查後表示,紀律委員會已經開始調查阿根廷隊後衛庫福雷和前鋒羅德里格斯。調查將從庫福雷開始,他在比賽中沒有上場,但在這場衝突中被斯洛伐克裁判米歇爾出示了紅牌。
這場雙方球員之間的衝突,國際足聯卻採取了網開一面的做法。沒有對德國隊的球員做出任何處罰,不過卻表示會對雙方的官員進行制裁,這不得不說,做為世界盃的東道主,所佔到的便宜,還真就不是一點兩點。
因為阿根廷隊是當事者之一,球王馬拉多納也當然被捲了進來。並被德國媒體稱為是釀成這起鬥毆最大的罪魁禍首。德國媒體找到了充分的理由來證明他們的觀點:其實,週五的緊張情緒是有先兆的,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偉大的馬拉多納。這些天來。球王一直在酒店裡與阿根廷球員耗在一起。
老馬不斷地向阿根廷球員灌輸:“德國在一九九零年偷走了我們的冠軍,讓阿根廷人傷透了心。”而在戰勝墨西哥之後,阿根廷球員稱墨西哥不是他們的對手。而是阿根廷人的兄弟。德國媒體認為正是馬拉多納的煽風點火,讓阿根廷隊員在失利後無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但事實上引發事態衝突的原因,卻是德國隊的球員博羅夫斯基,他在罰中點球后,在走回中圈時一直衝著阿根廷的球員們做著閉嘴的手勢,當時就有幾名阿根廷球員走向他,但被其他人攔阻。
不管是德國隊不對還是阿根廷失禮,或者真是馬拉多納從中挑撥,國際足聯紀律委員會都已經將德國與阿根廷賽後的這一幕定性為暴力騷亂事件,並已經對該事件展開調查。但不管國際足聯處罰力度會有多強。都肯定無法將暴力從世界盃中徹底剷除,因為暴力本來就與世界盃同在。
翻開世界盃的歷史,暴力簡直就是世界盃的孿生兄弟:馬拉多納的粗腿、齊達內的鞋底、貝克漢姆的腳後跟、萊昂納多的手肘和裡傑卡爾德的口水都曾變成過施展暴力的工具,統計中中招的更多是那些球技超群的巨星,是因為他們比一般球星擁有更強的求勝慾望。
當然了。除開阿根廷最後以點球失敗的方式體面的離開世界盃賽場,這場德國與阿根廷的比賽還是有著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疑雲。比如阿根廷領先後,佩克爾曼就換下了絕對核心裡克爾梅,比如受傷機率極小的阿根廷主力門將卻因傷離場,又比如薩維奧拉和梅西為什麼得不到出場的機會,比如場場都會來到現場為阿根廷隊助威的球王馬納多納。這場比賽卻沒有來到現場等等。
不敢說這是一場結局既定的比賽,那對兩支球隊都是羞辱,但連受傷機率極小的阿根廷隊主力門將都在比賽中受傷下場,或許只能夠說:阿根廷隊是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了錯誤的地點。
林風與歐文貝克漢姆有些看不懂比賽的過程,表現平平的德國隊最終真的闖進了四強,阿根廷主帥佩克爾曼也許從此成為了阿根廷球迷的罪人,但他的換人用人卻真是很令人難以費解,就彷彿在他的背後,有著一隻看不見的大手,在操縱著他的一舉一動,當所有的這些疑惑都集中在佩克爾曼身上時,如果不是他昏庸犯錯,那就是比賽結果是早已被安排好的。
貝克漢姆有些無奈的說道:“看來我們的對手還真的是東道主,我現在開始有些擔心了,也許我們會走不到最後那一步。”歐文笑著說道:“不應該吧,我們現在可還是奪冠大熱門,而且,就算是德國與我們相遇了,我們只要開場便進他兩三個進球,哪怕後面的比賽我們不再進攻,德國人就算得到了照顧,他們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