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1部分

不被人察覺的絕佳時機。聖彼得廣場是貝尼尼60歲時候的作品,在他的親自督工下完成。

廣場兩側有如張開的雙臂形態就是由貝尼尼設計的4列284根廊柱組成,廊柱頂端的140個聖人雕像也是由貝尼尼和他的學生親自雕刻完成,再一次完美地詮釋了“巴洛克之父”這個稱號。直到聖天使堡的那一端有暖色微光初露端倪。

便沿著協和大道徑直走去,步入聖天使橋的時候,已經有攝影愛好者架起了腳架,只是在這古老的石板路上,如何架平腳架是永恆的課題。穿過聖天使橋,很快轉入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大街,幾個轉角過後,就是目的地羅馬最美的沃納廣場。

說他美也許是因為兩位巴洛克大師都在此有所作為。貝尼尼的四河噴泉和摩爾人噴泉與北邊的海神噴泉相映成趣,配以西側博羅米尼的聖阿涅塞教堂,試想你在東邊的露天咖啡館坐下來小憩的時候是怎樣的一種視覺衝擊。相較於大家對四河噴泉的極高關注。

雪落更喜歡阿涅塞的動人故事。看著陽光將整個廣場建築物的頂部灑滿,梵蒂岡博物館的預約時間也臨近了。來到博物館的時候,已擁滿了各路旅行團,散客們的隊伍也已排過轉角,雖手握預訂單也逃不過館內人擠人的處境。

看著網上提前列印出來的展館導覽圖,開啟了3個多小時的藝術之旅。藏品之多根本不是一天可以看完的,就挑選了喜歡的也是最受關注的拉斐爾畫室和西斯廷禮拜堂作為重點,不出意料的是站無虛席的景象。因為壁畫的巨大。

也讓它沒有被任何保護物覆蓋而以原始狀態展現在眾人面前,以至於顏料的厚薄度和乾裂的痕跡清晰可見。根據人群的擁擠程度就可以判斷你已經來到拉斐爾畫室了,其中最受關注的自然是代表哲學的《雅典學院》和代表神學的《聖禮之爭》。

兩幅作品都運用了他擅長的空間構圖,前者將建築學融入其中,使得橫豎立面的透視感造成了舞臺空間的效果,產生了極大的深遠感;後者採用上下反弧形的透視構圖,將對稱發揮到極致。而創作《雅典學院》的時候拉斐爾僅有26歲。

這幅畫中的50多位哲學家都如真人比例存在其中,也顯示了拉斐爾的肖像畫才能。整幅畫色調更顯柔和,以代表唯心主義的柏拉圖和代表唯物主義的亞里士多德作為畫面的中心人物,據說畫面中的柏拉圖是以達芬奇為原型作畫。

而亞里士多德則是以米開朗琪羅為原型,其中位於畫面左前方握筆倚桌的思考者,則是當時在作畫的拉斐爾跑到西斯廷禮拜堂偷看小米作畫後回到自己畫室根據小米的形象創作完成的。《聖禮之爭》《雅典學院》隨著靜謐肅穆氣氛的逼近。

神聖的西斯廷禮拜堂也越來越近,來到入口處的時候你已經能感受到那逼人氣焰,絕非誇大其詞,這裡確是米開朗琪羅大神的驚世之作。在這個長40。25米,寬13。41米,高20。73米(據資料)的禮拜堂內,除了地面,其餘5個面都是壁畫。

震撼程度確可以令你瞠目結舌。其中的祭壇畫《最後的審判》及穹頂畫《創世紀》就是來自於米大神,至於擅長雕塑的米大神為什麼會畫了這幅天頂鉅作可從首頁分享的連結裡得知。人群中有拿望遠鏡觀賞的,大部分則是像雪落這種仰頭長視到痠痛。

休息片刻後繼續的。難怪6年後完成此畫前米大神就已無法直起脖子。(此處無圖,可到網路上檢視)最後想要從圖書館的旋轉樓梯出博物館,卻發生了一個小插曲,也許是因為看懵了,順著人流就從禮拜堂的右後方直接出去了。

心裡還在惦記旋轉樓梯何時出現,卻已經來到連線大教堂登頂的入口處附近(博物館其中一個出口),快速返回至有工作人員的地方,解釋一番後得以重返禮拜堂經由左側出口出去,以至於沒有錯過旋轉樓梯。

午後的羅馬讓雪落彷彿回到了夏天,拖著行李箱到達romatermini的時候已是一身大汗,等待電子螢幕給出的站臺資訊後,又是一陣狂奔至既定的座位坐下,正式開啟了下一個城市的旅程。一路上,隨著車窗外景緻的片段式播放。

第448章 此後總是恨

的氣息也愈漸濃厚。到達的時候,太陽已溫和了許多,但空氣中的溼度明顯高於羅馬,竟有點悶熱。這一次很快找到了住處,是緊鄰百花大教堂的b&b,因為過了check…in時間,便拿出一早列印好的說明。

順利地拿到了主人留給雪落的鑰匙。稍作休整後,便向米開朗琪羅廣場出發,一路走過市政廣場,穿過烏菲齊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