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8部分

或許,這是因為印度社會也在進步的結果,以前不這樣。從訊息中看,偏遠農村問題較多。紅堡入口處。準確的說,是紅堡拉合爾門甕城的入口,還不是紅堡的主門。主門在甕城裡面。

從這裡穿過城門後進入一個很小的內城,相當在國內看到的一些城市古城牆的甕城。甕城,為古代城市的主要防禦設施之一,即在主城門外修建一個半圓形或方形的護門小城,形成一個單獨的大院落,周圍是高聳的城牆,禦敵時,可以“關門打狗”。

紅堡入口的城門與城堡主城門形成90度角,也是一種防禦性設計,可以防止敵人的戰車、戰馬象及士兵進入甕城後直接攻擊主城門。看看眼前這紅堡的城牆城垛,是不是很有氣勢。

皇城嘛,王者風範畢現。在高高的城牆上方,可以望到很多大大小小的“圓頂帽子”,看上去頗有點喜感,其實是立在城牆上的崗樓。據說,這是源自北非的“摩爾式建築”的一個特點善用拱形建築做裝飾。

城牆很高,看上去約有兩個長安城故宮城牆那麼高。此外,在城牆外側,還有一圈很深的護城河。感受的到,這裡在當初建成時的禦敵形勢,要比龍國的清朝皇宮來得緊張。拉合爾門這道門是進入紅堡的主入口。

頂上有一道長亭,長亭兩側各有一高挑的宣禮塔。牆面是磚紅色的,上面裝飾有各種圖案及花窗。這些都是印度典型的伊斯蘭建築風格。印度首任總理尼赫魯在紅堡的拉合爾門上宣佈印度獨立,並升起第一面印度三色國旗。

沒來印度之前,雪落腦子裡裝的都是印度人應當信奉印度教,而且,印度教應當是一種在世界上傳播很廣且很有影響力的宗教。印度是以印度教為主的國家,而不是穆斯林國家,而且,信奉印度教的印度與信奉伊斯蘭教的巴基斯坦不是死對頭嗎?

怎麼在印度會有那麼多伊斯蘭風格的建築,且很多城堡王宮裡住的是伊斯蘭統治者呢?做路書時查閱了印度史,以及到印度後才知道,原來印度的近代史中有很長一段是被穆斯林統治的,穆斯林統治者帶來的當然是伊斯蘭教及相應的建築風格。

伊斯蘭對印度的真正征服始於11世紀,是由中亞的突厥人進行的。伽色尼王朝的蘇丹馬赫穆德曾多次遠征北印度,在其後是來自阿富汗的廓爾王朝,在征服北印度地區後,由其任命的總督顧特卜丁艾伯克採用蘇丹皇帝或國王頭銜統治所征服的地區。

定都德里,此後,直到莫臥兒帝國建立,北印度的史即為德里蘇丹國的史。其後,做為對統一印度發揮重大作用的莫臥兒王朝,也是來自信奉伊斯蘭教的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兒的後裔。莫臥兒王朝的第六任皇帝奧朗則布殘酷壓制印度教。

很多印度教古建築被毀壞,然後被伊斯蘭教建築替代。總之,來自北方的穆斯林對印度長達數百年的統治,使雪落和柳靜姝今天在印度能看到很多帶有伊斯蘭風格的建築。但現今的印度卻又是印度教佔絕對上風的社會,卻看到那麼多穆斯林建築,感覺很扭曲。

德里紅堡紅堡紅堡售票處。價格板上顯示外國人的門票是250約相當25元人民幣,裡面的小博物館5,攝像單收15拍照片免費。而印度人的門票則是10,差距好大。

先透過一個封閉的建築內的長長的通道,通道兩邊都是售賣小工藝品的商鋪。穿過這個通道,就來到紅堡裡面。鼓樓這是進入古堡園區後正面直對的第一座建築。樓前花團錦簇,繁木環繞,青草依依。

知名度很高的旅遊指南書籍《孤獨星球印度篇》中將這座建築標為“鼓樓”。書中說,此建築之所以有這個名稱,是因為“內有象門”,“來訪者在此從大象或馬上下來以示尊重”。鼓樓的牆面上的老壁。

畫的是一棵果實累累枝葉繁茂的山楂紅果樹。過廊圓頂上的彩繪花飾。數百年史的老畫,已經褪色。牆壁上的百年老畫,有些斑駁不清。鼓樓的正面前面那張是背面的。這棟建築正面是紅色的,背面是白色的。

中間那個大門洞可以走大象。從紅堡正門過來,穿過這座鼓樓就來到中央大草坪,草坪的對面就是”公眾大廳“。在鼓樓前的合影。這樣的合影在這一路上並不多,因為需要請別人幫忙,而且是要會用單反的。(未完待續。。)

第259章 能否再相見

印度人可能還是經濟實力不夠吧,使用單反相機的很少。而且,有點,不敢把相機交給他們幫著拍照,儘管他們看上去都顯得很善良。或許是受不久前看過的一本書上的一段文字影響吧,所以有些膽小甚微,那書上的文字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