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4部分

所覆蓋。上千年的浮雕能儲存到現在這個模樣,實屬不易。

其間,印度在莫臥兒王朝統治的幾百年間,信奉伊斯蘭教的統治者曾下令損毀印度教建築。神廟的建築材料,據說取自克久拉霍40公里以南潘納采石場的黃砂岩,這種砂石質地細膩,色澤悅目,軟硬適中,成型後又非常堅固,適宜雕刻。

拉克希瑪那神廟主塔塔身上部為拼花浮雕;下半部為人像包括神像與仙女像與神獸像組合浮雕。主塔露臺周圍的浮雕特別精緻華美。拉克希瑪那神廟層層疊疊凹凸有致繁複無比的浮雕圖案。

那麼多元素混搭在一起,從設計到製作,而且還是千年前的物件,工具簡單,製作得如此美輪美奐,不愧為世界級的藝術瑰寶。拉克希瑪那神廟露臺上方的浮雕,中間的一排人物形象生動,動感十足。

拉克希瑪那神廟副塔塔身上的拼花浮雕,由黃砂岩與紅砂岩組合而成,製作的極為精細,宛如一件玉雕。拉克希瑪那神廟主塔塔身上的蓮花狀石雕。身上的毗溼奴石雕神像。(未完待續。。)

第294章 那是黃昏之光

身上的毗溼奴石雕神像。身上的象頭神石雕憨憨的模樣。身上的石雕獅子,精氣神盡顯。身上的毗溼奴化身的石刻雕像。位於神廟南北側主塔與東側副塔之間凹壁中的大面積精美浮雕,是這座神廟雕塑中最精華的部分。

這是位於北側的浮雕群。位於北側凹壁浮雕群第一層的神像: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梵天。被稱為“創造之神”。位於北側凹壁浮雕群第二三層中極富生活氣息的三幅小仙女神像。左面那個在撓背。

中間那個在捋順長髮;右面那個在挑腳刺。她們的形象被世界著名旅遊叢書《孤獨星球》印度篇裡被稱為“活色生香”。北側凹壁浮雕群的第三層有兩幅愛雕塑,這是最中間那幅,左側那幅已經殘損。

據考證,克久拉霍的愛雕塑與流行於月亮王朝時的坦多羅教有關。坦多羅教是種印度秘教,大約在公元5到9世紀時從印度教派生出來,主要宣揚與性有關的一些宗教思想。密教神秘主義的宇宙論認為,男女兩性的**就隱喻著宇宙兩極的合一。

透過想象的或真實的男女兩性的***就可以親身體驗與神合一、與宇宙精神同一的極樂,這種性儀式或性瑜伽被看作靈魂解脫的捷徑。在坦多羅教狂歡儀式中,當時的克久拉霍昌德拉王設想他本人就是男神,而女性則被設想成女神。

參與者除了地位比較高的女性外,還有神廟豢養的大批姿色迷人的神廟舞女,即“神奴”,提婆達悉,神的女奴。克久拉霍神廟上那些風情萬種的女性雕像,就是神廟舞女妖豔身影的寫照。從總體看,克久拉霍古廟群雕塑中愛題材所佔比例很小。

如果按單個數量計算的話,應當不會超過5%,甚至更低,因此,將克久拉霍的寺廟冠以“性廟”之稱有些牽強。但毋庸置疑,正因為有這些大膽的藝術價值很高的愛雕塑的存在,才使克久拉霍名聲在外。

位於神廟南側主塔與東側副塔之間凹壁中的浮雕群。在第三層中央也有一幅愛雕塑,但已經殘損。位於南側凹壁浮雕群第一層的神像: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毗溼奴,被稱為“宇宙與生命的守護神”。

南側凹壁浮雕群第三層中小仙女照鏡子的浮雕,也是生活氣息很濃的一幅雕塑。小仙女照鏡子的形象成為了克久拉霍浮雕群中的一個模式,多次出現。主塔塔身上眾多的的毗溼奴與仙女,以及神獸的砂岩石雕像。

這些石雕人物比例勻稱,具有生活化的形態,雕刻細膩,形象生動,立體感很強,彷彿有種隨時要走下牆面的感覺。主塔塔身上的眾多人物石雕像,其中有一組愛浮雕藏於暗處。神獸與舞女石雕像。

這尊石獅雕刻得栩栩如生。神獸與仙女石雕。那仙女在閉目安神,旁邊的那頭怪獸確是扭身抬腿,動感十足。這幅畫面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動一靜。動得勁道,靜得安然。這個小仙女扭身執球的動作多優雅,有點像現代排球準備發球的那個。

可這是千年前古人的動作哦。在神廟臺基外延的高處,還有一圈兒非常生動的石雕像,內容十分貼近現實生活。大部分是隨戰象戰馬出征的,說明打仗在當時是王國的一項重要內容;其次是載歌載舞與神歡慶的場面。

還有幾組愛雕塑隱在隊伍中,因世上少見這種**裸的雕塑題材,所以頗為引人注意。西北角塔下的浮雕,宏大的將士出征圖,隊伍裡面很多的戰象與戰馬。將士出征圖將士出征圖兩軍戰象在這裡死掐。左面那頭大象用鼻子把敵人捲起倒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