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到一個圓形的藻井內,周圍有一圈佈滿浮雕的立柱,支撐著八字形斜柱。
藻井上方有圓圓的穹頂,全部由精美的浮雕構成。中心是一朵碩大的倒垂蓮花造型,周圍有十二對兒人物造像做斜梁攏在蓮花周圍,設計美感十足,製作極為細膩精美。穹頂上的浮雕造型。上面是一對兒站立著依偎在一起的男女神像,身條婀娜。(未完待續。。)
第279章 總會有些落寞
下面是一尊象頭神雕像,象首寬大有些憨態,身前上上下下一堆的手,或作手勢或握神器,顯得動感十足。穿過藻井望裡面走,過道兩側都是粗大的浮雕石柱。或許是因為光線的原因,這座寺廟裡的石柱與雕像都呈灰白色,有點陰暗人的感覺。
石柱上通體佈滿具有宗教內容的浮雕。這些浮雕雕刻得很精細,其中的人物造型很生動,有種唿之慾出的感覺。二層的石柱顯得短粗敦實,上方浮雕是怪獸與***下方縱向垂下的浮雕花紋似一串串鏈條把柱身牢牢鎖住,很有力道感。
寺廟供奉的**神像。據說是耆那教24位祖師中的第8位。耆那教有供奉天衣神像**的教規。主廟內不單石柱上有浮雕,中間還有多面浮雕牆,上面全是浮雕神像。這些神像幾人一組,中間是男神,兩側是做舞蹈狀的仙女。
這些有數百年史的浮雕儲存得非常完好,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來這裡參觀,不像是在看寺廟,而是像在參觀一座石雕博物館。男神造像大多這個模樣,頭戴冠,上身**,下身著一裙裝,腰部由織物束緊,一根飄帶從腰間垂下,赤腳。
有四手臂,其中三手握神器,右下手呈手掌翻轉下垂狀,有點像佛教中佛像施的“與願印“以手自然下伸,指端下垂,手掌向外,表示佛能給與眾生願望滿足,使眾生所祈求之願都能實現之意。此印相具有慈悲之意。
腳邊有一動物,如這尊像腳邊的大象,還有的牛、狗等。男神旁邊的女像均成舞蹈狀,身形勻稱,造型婀娜多姿,挺胸扭臀,揚臂起舞,姿勢變化多端,韻味十足。每組造像的內容都有變化,男像的變化主要在手勢上,女像的變化在身姿上。
這裡還有有一組裸身造像。男身手握寶劍,手提一顆人頭,腳邊還有一隻直立的吠犬。這應當出自某個耆那教神話故事。手握蓮花燈的小神像,腿部造形動感很強。女性在哪都是一道風景線,哪怕是在寺廟中。與主寺相連的另一座耆那廟。
這座廟裡的石壁上好像是塗上了一層黃色的釉,油亮油亮的,跟前面那座主寺中灰暗的色調不一樣,這裡滿堂金燦燦的。金色的穹頂。上面的石雕神像都施了以金色為主色調的彩繪,弄得喜氣洋洋的感覺。
石柱敦厚,柱身一圈全是宗教人物浮雕,看上去有著溫潤的光澤,像一枚枚碩大的壽山石印章。不知這座寺廟裡供奉的天衣神像是耆那教24祖師中的哪一位。這裡罩的是須彌山嗎?山裡坐著好多神仙。整體看上去很像一幅玉雕。
大理石雕:騎大象的神。耆那教也信印度教的象頭神?或許,因為耆那教源自婆羅門教,後者也是印度教之源。臺階上的蟾首石雕。被人踩得呲牙咧嘴的。這尊神像頭頂太陽花,濃眉大眼,胸肌強壯,身腰瘦流,腳下有尊揚鼻的大象。
旁邊兩側有些猴臉模樣的石雕像。這座寺廟裡也有一些男女組合的石雕像,與上面主廟裡的造像不同的是,主廟裡的男像是主神,女像做陪襯的舞女,而這裡的女像倚在男像身邊,顯示之間關係密切,有如夫妻。
有資料說耆那教主張禁慾,不知這樣的造像意為何解。一組男女石雕神像。這尊浮雕上顯示的內容應當是一個宗教故事。中心人物盤腿坐在一棵樹下的蓮花坐上,右手揚起,做了一個食指與中指下屈的手勢,不知暗示的是什麼宗教語言。
一組舞舞乍乍的女神像右面那位仙女舞蹈的動作好誇張。這還是腿嗎,怎麼能撇成那樣!耆那教不是提倡禁慾嗎,怎麼左邊那一對兒像在躲著正面的神在偷偷私會。不好,這一對兒正在私會的被旁邊提著棍子的神發現了,挨頓打是少不了的了。
石柱上的花飾浮雕。中間那朵花有如能洞穿一切的心之劍。寺廟外側的長廊,由近及遠眾多的廊柱,把你的視線導向前方的盡頭。有種穿越金色時空的感覺。寺廟的外牆滿滿的全是金色的諸神與仙女的浮雕。又見到這個提著人頭的“鬼”。
石柱上的這尊神手上好像捧著一顆手雷。一尊被光影罩住搶著出鏡的神。又看到可愛的小仙女了,左手好像在玩兩個核桃,右手在耍兩枚搬指整個一城市老頭玩的東西,原來幾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