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赫狄眾人還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t4.16
大談判結束的兩天後,赫狄的財務人員手持資料連跑帶爬趕去赫狄皇宮面見新皇帝。德林斯比皇帝居住在希塔託皇宮,正常來說民生相關的訊息很難傳到他的耳中,然而在大臣們的努力下,某個訊息很快抵達了此處。
“惡毒!這種做法也太骯髒了!”
德林斯比皇帝對著空氣破口大罵,然而並沒能洩憤。他氣喘如牛了一陣子,轉眼看著財務官怒問。
“現在升了多少了?”
負責彙報的財務官回答:“回陛下,兩天前升了近乎三倍了。”
到底是什麼升了呢?
答案當然是穀物糧食的價格。
實際上,伊格伯特提出的一千萬噸糧食只是個幌子。坦白說,伊格伯特王國內根本不需要這麼多糧食,一年有個130萬噸就夠吃了,1000萬噸節省點能吃個八九年。
伊格伯特技術相對落後,沒有儲存八九年糧食不變質的技術。所以,打從一開始他們就不是衝著糧食來的。
要建設國家,最好的東西還是能夠買買買的資金。人種區域內貨幣統一,有金幣啥子不能進口的?
然而正常地叫囂賠償,看到鉅款的帝國不一定會同意。所以伊格伯特第三代國王伊路西亞才讓江政忠溯玩這麼一招陰招。
此時國內大鬧饑荒,赫狄帝國十分擔心糧草不夠用,他們的注意力全部擊中在瞭如何儲存糧草上。也正如此,他們對糧食轉賠償的方案放下了戒心,從而出現了致命的錯誤判斷。
談判結束當天,江政忠溯命人把糧食即將運向伊格伯特的訊息在赫狄希塔託以及周邊地區散播開來。緊接著來的當然是敏感的商人們前仆後繼地斷糧炒作。
對於赫狄而言,糧食被轉移走四百萬噸,國庫還要供糧給鬧饑荒的地區,供給大量減少意味著價格會大幅度提升。糧價提升,有囤積糧食的商人便能發一筆橫財。於是乎,趁著國家還沒開始賠償,商人先購買囤積了一波糧食。
赫狄的經濟系統採用自由市場制,既物價和物資配置完全由市場的流動決定。維持這種型別的市場,帝國成功吸引更多的大資本進入國內協同發展,由此獲得了豐厚的資本溫床。但過於自由的東西便存在其問題。一時間洛陽紙貴,6枚銅幣1公斤的糧食在第一天的時間裡被炒到了15枚銅幣1公斤,還有繼續上升的空間。
留意到異常情況,財務官員立即稟報了皇帝。這會兒,德林斯比赫狄瞬間明白了江政忠溯為什麼答應得這麼痛快,越是明白越是氣得捫心嘔血。原本600萬噸的糧食只能賣360萬枚金幣,如今直接翻上了將近1000萬枚金幣。
“通知所有的貴族釋放存糧,同時聯絡商業公會的人,協商控制買賣幅度。這幾天一定要壓低市場價格!”
德林斯比讓貴族們相繼出手鎮壓糧價。但萬眾之力過猛,其中還有暗中哄抬情緒的人,貴族丟多少糧食出來就被買乾淨多少。過度自由的市場會彰顯商人的趨利性,而商人的盲目趨利偶爾會造成大的災害,此時的盛況便體現了這一點。
災難的不只是希塔託,視角來到伊格伯特的尼努爾達中央區。
和平時期的中央區物價本就很高。如今破破爛爛、物資稀少,物價更是高得不可思議。而嫌棄不夠高的江政忠溯聯絡了國內的好朋友,阿布諾拉、弗蘭西·多庫洛和伊多果爾同時出手繼續抬高中央區的物價。資本干預下的糧食價格如同火箭般升空,糧食成了最硬的通貨。
到了五天後、正式簽約的前一天,當天的赫狄穀物糧食價格高達33枚銅幣每公斤,伊格伯特的糧食價格達到25枚銅幣每公斤。
得知自己掉下了天坑,赫狄皇帝德林斯比差點沒吐出老血。更慘的是被坑也回不了頭,皇帝金口一出難以更改,赫狄帝國不能出爾反爾。更重要的是此時若不賠償,改回賠一千萬噸糧食物價會上升得更嚴重,伴隨過來的是饑荒和糧食通貨膨脹雙股旗下的困境。
所以,這個錢赫狄還不得不賠出去。
既然要賠錢又不想賠這麼多,那就只能放下身段找解決的方法。被哄抬的物價嚇到,後悔莫及的德林斯比皇帝含血找上江政忠溯討價還價。兩人在伊格伯特要塞的底部直接見面,顧不得安危的德林斯比赫狄直接走進了伊格伯特軍營等候。德林斯比讓所有護衛站在門外,因為這事情有必要單對單說話。
聽到傳報,江政忠溯很快從要塞下來。當看到德林斯比皇帝鐵青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