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揚:(╬▔^▔)
“這不是搞笑!!不是梗!!”
“兄弟,你這屋太空,得弄點字畫啊擺件啊什麼的。”樂龐環顧主廳。
“不用了吧。”
“怎麼不用?你堂堂琅琊王氏,沒擺件容易被人小覷了。再說你這兒連憑几丶隱囊都沒有,怎麼能坐得舒服?”
憑几和隱囊都是當時流行的小型傢俱。前≈x4b7e;一般形制為下三足,上面呈圓弧形,可以後靠丶置肘丶斜倚;後≈x4b7e;則多為橢圓形細軟靠墊,有點類似於今天的靠枕。
因為南北朝時尚未發明帶靠背的椅凳,所以坐的時候沒有支撐,容易疲憊,這時候憑几和隱囊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王揚被樂龐拉著去採購,見陳青珊在佈置房間,便沒叫她,只是出門前和黑漢說了一聲自己要出去一會兒,讓他先盯著。
夕陽西下,黑漢在落日的餘暉中邊搬東西邊大聲答應著,整個人幹勁十足,比以前多了不知道多少活力。他知道,他一家的命運都從此處改變了。雖然脫兵籍的事還要兩天後才能出結果,但既然公子說能辦,那就一定沒問題!
樂家牛車上,樂龐給王揚數著需要買的物件,想了想又道:“對了,還得買幾個侍婢。”
王揚跟樂龐也不藏著掖著,苦笑道:“我手頭不寬裕,還買僕婢?一個侍婢怎麼著也得一兩萬吧。”
樂龐笑道:“你這是要買多俊的美婢?在荊州,就算大府裡出去的婢女,也不過七八千。一般的良家婢五六千就能下來。”
王揚神色忽然鄭重起來:“你說真的?那小女孩兒豈不是更便宜?”
樂龐沒注意王揚神色的變化,只是道:“那當然,一般的小女童不過小几千。品相好的要貴一些,但也貴不到哪去”
王揚已經沒在聽樂龐後面說的什麼了,他腦中盡是和杜三爺交涉時的場景。
之前和庾於陵帶錢回八營村,正撞到杜三爺搶人,那時便覺得奇怪,因為自己已經答應還錢,可杜三爺先是不講信用,提前來要賬;再是不願收錢,反而和王揚談判,希望他別管這事。當時王揚便問了杜三爺是不是奔錢來的。
後來杜三爺收了錢就走,他便再沒多想。只是以為小阿五一個大活人,又生得可愛伶俐,所以杜三爺寧願要阿五也不願要錢。
這種判斷基於一個潛意識,就是當時人口買賣的價格和他還給杜三爺那“一萬三千兩百錢”應該是差不多的。只有這樣才會出現還不上錢後,杜三爺要拿阿五抵債的情形。
可經過樂龐這麼一說,王揚才發現不對!
如果用幾千錢就能買一個小孩兒,那杜三爺怎麼會抓了阿五就算抵債?難不成他是大善人?
其實如果王揚不是穿越的人,這個疑點早該發現。之前想辦法還高利貸時,王揚問黑漢一萬錢的價值,黑漢說過一句話——“把我賣了也不值萬錢!”
當時王揚便隱隱覺得彆扭,可那時全部心思正用在如何賺錢上,又一想可能人口市價便是如此,黑漢一個大老粗,行情興許就不如小女孩兒值錢。便沒有深思。
現在這麼一看,自己還錢杜三爺都不想要,只想帶走阿五,這不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嗎!
杜三爺想幹什麼?
為什麼是阿五?
對了,阿五呢?
今天搬家,就屬小阿五最高興。整個下午她都幫忙搬東西,來來回回,跑進跑出不知多少趟,怎麼剛才出門時沒見到她?
王揚頓時有種不好的預感,叫道:“快調頭!回好井巷!”
———————
注:1不要以現代的貨幣體系類比古代。覺得庾黔婁送的禮物價值才六千,好像不怎麼多一樣。其實六千比不少百姓的全部家產還要多。《南齊書·顧憲之傳》記永明六年之事:“山陰一縣,課戶二萬,其民資不滿三千≈x4b7e;,殆將居半。”
《魏書·安定王休傳》說“丁不十錢之費”,意思就是打一份工日薪不到十文;這個和《魏書·薛虎子傳》記載計程車兵薪資能對上,裡面說士兵年薪“資糧之絹,人十二匹”,就是一個月一匹絹,南北朝絹布也屬於貨幣之列,絹一匹在當時的均價大概三百錢(南朝《南齊書·王敬則傳》:“今機杼勤苦,匹裁三百”;北朝《魏書·食貨志》:“絹匹止錢二百,而私市≈x4b7e;猶三百。”則南北相差不大),那就是一個月三百,百姓日薪是十文,那一個月也是三百。這大概是底層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