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章 聚會

真不是個東西!”

趙路後來在街上看到有賣bt雞翅的就納悶:這東西哪個吃得下去?

趙路在那無門無窗的毛坯房裡招待了龍五。趙路認為對待兄弟就要真誠。這兩年認識的朋友中,只有潘軍、阮波、帶頭狼和龍五知道他家的實際情況。但到過他家的,就只有龍五。

他經常被龍五喊去吃飯,有時候在餐館裡,有時候在他家。趙路想,來而不往非禮也,我也要請他吃頓飯。他就買了菜讓母親做飯,就把龍五喊過來了。

龍五開著一輛奇瑞旗雲來的。趙路是第一次見到龍五的車,跟龍五見過好多次面,但沒見過他開車。

龍五在那毛坯房裡倒沒有絲毫的不自在。他該吃吃該喝喝,照樣跟趙路兩個人談笑風生。看到龍五這個狀態,趙路放心了,心想這才是值得交的兄弟。這以後兩人的來往就更多了。

龍五說他還喜歡騎腳踏車,一來可以鍛鍊身體,二來可以結交朋友,騎車的有好多都是局長。趙路就來了興趣,說也想加入這個圈子,龍五說沒問題,明天就帶你去買車。

第二天,龍五就帶著趙路來到了位於濱河東路的美利達腳踏車店。老闆娘熱情的接待了他們。龍五喊老闆娘“幽蘭”姐,原來老闆娘qq名叫“幽蘭”。龍五是7 6年的,他都叫姐了,那這幽蘭搞不好還是六十年代的人,跟趙路爸一個年代的人。但既然龍五都叫姐,趙路也就自然的跟著叫“幽蘭姐”,他可不是出來認阿姨的。

幽蘭說著一口流利的溫泉話。

漢豐市的語言非常複雜。土生土長的本地人說的是漢豐話,對外地人來說是非常難懂的“鳥語”,趙路和他弟弟妹妹早就學會了漢豐話,跟本地人打交道別人不會以為他們是四川人。他爸媽以及好多老鄉也會說漢豐話,但在趙路聽來,他們的漢豐話都欠標準,總能聽出一種四川味來。漢宜區各個鄉鎮的方言口音又都不同,但只要聽得懂漢豐話的,基本都能聽得懂鄉鎮的方言。

溫泉城區流行一種語言叫“溫泉話”。這種語言的形成跟溫泉城區的人口構成有很大關係。溫泉城區裡好多都不是本地人,有當時從全國各地到五七幹校學習的人們的後來,有各地調到溫泉來的公務員,還有其他在溫泉工作的外地人。漢豐話對於他們來說又不好學又不好聽,久而久之,在他們之間就流行起來這種“溫泉話”。以前趙路覺得這種話很洋氣,因為說這種話的都是城裡人,後來他有了自己的價值觀後就對這種語言不感冒了,他覺得要麼說幹豐話,要麼說普通話,非要講什麼溫泉話的人,那就是裝,遇到這種人,趙路就直接用普通話對付。但是不管他樂不樂意,溫泉話依然在流通,說不定以後還會一直流通下去,儘管普通話已經普及幾十年了。

漢宜區流行一種話叫“城管話”,顧名思義就是城管說的話。大街小巷,城管執勤,說的就是這種語言。這種語言不知道是怎麼流行起來的,跟“溫泉話”差不多,只是口音有所區別。

各個區縣又有自己的方言,會說漢豐話的基本上都能聽得懂達山話,因為達山跟漢宜隔得最近。

趙路認為,方言是一個地方文化的體現,也是人性的體現。北方,像河南河北,那麼大的地方,走到哪裡都能聽得懂別人說話。西南三省雲貴川,說的話也都差不多,不說一模一樣,但根本不影響交流。越往南,方言區別就大了,也越來越難懂了。特別是漢豐這個地方,小小一個地級市,這麼多種語言,甚至各個鄉鎮的口音區別都那麼大。趙路覺得這是典型的不團結的表現,說明這個地方的人心眼太多,沒有大局意識。

幽蘭見趙路講普通話,她也換成普通話了。她這一講普通話就露餡了,濃重的湖南口音。趙路頓時覺得親切多了,原來你也是有老家的人,哈哈!

在幽蘭的引導下,趙路研究了一下車子的價格,發現最便宜的2000多,最貴的多。他問了一下幽蘭別人都騎什麼車,幽蘭告訴他,大多數都是五六千的車子,龍五買的就是5000多的,他還買了兩輛,他跟他老婆一人一輛,也有好幾個騎的是一萬多的。

趙路聽得心裡直打鼓,普通腳踏車店賣的車好一點的也只要幾百,父親以前騎的二八大槓都是幾十百把塊錢買的,他自己現在騎的腳踏車也是在修車鋪買的二手車,只花了一百多。他心裡正在打退堂鼓的時候,看到掛在最邊上的一輛車貼的不是美利達的牌子,他問了一下價格,幽蘭說,這是“邦德”的,沒美利達貴,但效能也不錯,騎起來很省力。

他就讓幽蘭取下來看看,幽蘭拿來一個像晾衣叉一樣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