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章 找活

他快把大梁收拾完的時候,來了輛拉磚的農用車。於是所有人都得去裝車。在拆遷工地上,裝磚是流水線一樣的。車上站兩人,一人碼磚,一人遞磚。從車屁股一直到地上堆磚的地方,每隔兩三米站一個人,相鄰的兩人必須是面對面的。這幾個人是遞磚的。磚堆前有一個人,這個人是撿磚的。每一手磚是五六塊,也有心枯的撿磚人一次撿個七八塊的。拆下來的舊磚比新磚要重,因為有些灰漿敷在磚上是很難被削掉的。五六塊舊磚就有三四十斤了。每一手磚都是前面的人拋給後面的人,後面的人再拋給他後面的人,一直拋到車上的人手上。拋的時候不能直接扔出去,這樣容易砸到後面的人,磚塊要呈拋物線落到後面的人手上。這個過程當中還需要眼疾手快,自己手上的磚丟擲去了要迅速回頭接住前面的人拋過來的磚,不然被磚頭砸到腳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所以說這也是個有一定技術含量的活。好在趙路早就熟悉了這些流程。

下午收工的時候,趙路發現右手手掌又被磨出來了一個大水泡。他撿起一根鐵絲,在褲子上蹭了蹭,然後放在嘴裡哈了口氣,就用鐵絲把水泡挑破了。每次重新進工地都是這樣,他都已經習慣了,大不了痛幾天,把水泡磨成繭子就好了。只是渾身上下是又酸又疼,腳肚子還好像在發脹。趙路知道這也不是問題,今晚回去睡一覺,明天又可以輕輕鬆鬆來幹活了。

第二天開工沒多久,他的錘把就斷了。他只好又去找趙國州,因為他自己還不會裝錘把。趙國州看了看他的斷錘把,就對他說:“你用力不對。這錘把是被震斷的。打大錘要用巧力,不是用蠻力。”頓了頓他又說:“那邊有個膠把的錘子,你先拿去用。”他朝趙國州說的方向看去,果然有一把裝著白色錘把的大錘立在地上。這把大錘是用熟膠管子做的錘把,但是用起來比竹塊做的錘把震手。中午出去吃飯的時候,他就跑到五金店去買了一根那樣的管子。回到工地上他就自己把管子裝到錘子上去了。裝膠管錘把比裝竹塊要簡單多了。這個錘把雖然沒有竹塊錘把好用,但耐用,他以前也是用的這樣的錘把。

他幹了三天,這個工地就完工了。一算賬,每人每天有116塊錢。趙路心裡高興啊,每天116,一個月不就是三千多了!一個公司文員工資才2000。

但接下來幾天趙國州那邊就沒動靜了。趙路打電話過去問,趙國州跟他說目前沒有接到新工地,只能等著。他又焦躁不安了,怎麼等得下去呢?這麼等下去弟弟妹妹的學費怎麼辦?

他是個坐不住的人。沒事的時候就跑到街上去瞎逛。有的人沒事就睡覺,晚上睡白天也睡。他不行,除了正常的睡覺時間,其他時候他是睡不著的。這天他逛到全塘路口,發現這裡好熱鬧。他走過去一看,發現全都是頭戴草帽,腳穿膠鞋的人。有的人拿著扁擔,有的人帶著鐵鍬。他一下子就明白了:原來這裡是勞務市場!其實勞務市場只是他自己頭腦中的定義,漢豐市根本就沒有正經的勞務市場。這些人只是自發的跑到這裡來找活幹,久而久之,一些用工者也知道了這個地方,就經常跑到這裡來僱人。於是跑這裡來找活幹的人也越來越多了。看到這個情景,趙路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我為什麼不也到這裡來找事做呢?反正是賣苦力,做什麼不是做?於是他也在這裡等了起來。等了半天,其他人都差不多被人叫走了,卻沒有一個人來找他。他就納悶了,難道我就那麼不像找活幹的人?他低頭一看,瞬間明白了:原來自己的穿著打扮確實不像民工,今天是出來瞎逛的,穿的比較乾淨,最主要的是沒穿解放鞋!他去工地的時候也是穿解放鞋的。這種鞋子在老家一直被叫做“膠鞋。”他也非常喜歡穿膠鞋。這種鞋子質量很好,穿著既舒服又透氣,還有最重要一點:便宜!但是他只有上工地才穿,其他場合還是穿皮鞋,因為他也不想被人看成是民工。現在明白也晚了,已經沒人來這裡僱人了。他只得悻悻的往家走去。回家的路上,他聽到滿大街都在播放著刀郎的歌。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穿著膠鞋騎著腳踏車來到全塘路口。這裡比昨天還要熱鬧,民工們有的端著一碗粉在吃,有的三五成群在嬉笑怒罵。路邊上停了幾輛剷車,剷車都拖著攪拌機。趙路知道這是專門捯混凝土的。他也去旁邊的小吃店買了一碗粉和兩個油吧,正吃著,就聽到有人喊他:“小趙,你啷個在這裡?”他一看,原來是跟他住一個村的老鄉,老鄉姓朱,長得人高馬大的。

“我來找活路做。”他答道。

“你不是在武漢讀書嗎?畢業了?”老朱很意外。

“懶得讀了,那麼個破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