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春日在人們的歡聲笑語與繁花似錦中悄然退場,緊接著,夏日帶著它獨有的熱烈與蓬勃,大張旗鼓地來臨了。陽光熾熱而耀眼,毫不吝嗇地傾灑在大街小巷,那青石板路被曬得發燙,彷彿每一塊石板都在盡情吸納著太陽的熱情,連空氣裡都瀰漫著一股暖烘烘的氣息,彷彿能看見絲絲熱氣在升騰、舞動。
葉文舟這段日子在朝堂上為了新推行的農田水利改良之策忙得不可開交,每日頂著炎炎烈日,往返於衙門與各處農田之間,只為確保這關乎萬千百姓生計的政策能順利實施。他身著一件素色的薄衫,外面套著一件淺灰色的馬甲,方便行動又透著幹練。那薄衫早已被汗水浸溼了些許,緊緊貼在後背,卻絲毫沒有影響他那挺拔的身姿和專注的神情。他的臉龐在烈日的映照下略顯黝黑,卻更添了幾分堅毅之色,額前的幾縷髮絲被汗水濡溼,隨意地垂落著,可那雙眼眸依舊明亮有神,透著一股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
這日,葉文舟又一次來到郊外的農田視察。他沿著田埂緩緩走著,一邊仔細檢視新挖的溝渠是否通暢,一邊耐心地聽著老農們講述著對水利改良後的看法和建議。時而蹲下身子,用手捧起一抔泥土,感受著土壤的溼度;時而駐足與老農們深入交談,時而微微皺眉思索,時而又展眉露出欣慰的笑容,那認真專注的模樣,彷彿周圍那酷熱的暑氣都與他無關了。
墨曉萱在府中也沒閒著,她心繫著葉文舟在外面奔波的辛苦,每日都會吩咐廚房準備好清涼解暑的飲品和吃食,待葉文舟回府時能及時為他消解暑熱。午後,陽光透過庭院裡的枝葉,灑下一地斑駁的光影,墨曉萱坐在屋內,拿著針線,正用心地為葉文舟縫製著幾方手帕。那手帕的料子是她精心挑選的輕薄軟綢,觸感清涼順滑,她想著等做好了,讓葉文舟帶在身上,擦拭汗水時也能舒服些。她專注地穿針引線,手指靈活地舞動著,眼神中滿是溫柔與關切,偶爾抬起頭望向窗外,似乎在盼望著葉文舟能早點歸來。
而唐逸霄的書館籌備也進入了關鍵階段,他每日都在書館裡忙著指揮工匠們裝修佈置,力求營造出一個既典雅又舒適的讀書環境。他身著一襲淡藍色的長袍,腰間束著一根同色的絲帶,顯得身姿修長且風度翩翩。那長袍的袖口微微挽起,露出一截線條流暢的小臂,透著一種利落勁兒。唐逸霄的臉上帶著溫和又專注的神情,時而拿著圖紙與工匠們商討書架的擺放位置,時而親自上手比劃著桌椅的間距,那細緻入微的模樣,讓人不禁對這書館的落成充滿了期待。
這日,唐逸霄正在書館裡忙活著,一位好友前來探望他。好友一進書館,便被那初具雛形的佈置所吸引,笑著打趣道:“逸霄啊,瞧你這用心的勁兒,這書館建成後,怕要成為京城的一處雅地了,往後我可得常來蹭書看呀。”唐逸霄笑著回應道:“你呀,若是真心愛看書,隨時都可來,我這書館本就是為了給大家提供個讀書交流的好去處嘛。”兩人一邊說著,一邊在書館裡踱步檢視,好友看著唐逸霄這般忙碌卻又樂在其中的樣子,心中滿是感慨,也由衷地為他如今能找到自己熱愛之事而感到高興。
一日,墨曉萱想著許久未曾出門走動了,又惦記著去看看城中新開的幾家鋪子有沒有適合給葉文舟添置的物件,便帶著丫鬟出門了。此時的京城街頭,雖烈日炎炎,但依舊熱鬧非凡,街邊的店鋪都敞開著大門,招攬著過往的行人。墨曉萱撐著一把淡粉色的遮陽傘,那傘面上繡著幾枝淡雅的荷花,在陽光下透著一種別樣的清新之美。她身著一件月白色的長裙,裙襬隨著她的步伐輕輕飄動,彷彿自帶一股涼風,給這燥熱的街頭增添了幾分雅緻與清涼。
走著走著,墨曉萱路過了唐逸霄正在籌備的書館,她好奇地停下腳步,望向那還在裝修中的書館,心中滿是讚歎,想著這書館建成後定是個充滿書香氣息的好地方。就在這時,唐逸霄從書館裡走了出來,一眼便瞧見了站在街邊的墨曉萱,先是一愣,隨後臉上露出驚喜又溫和的笑容,快步走上前,拱手行禮道:“墨姑娘,真是巧啊,今日怎有閒情出門了?”
墨曉萱見是唐逸霄,也微微福了福身,笑著回應道:“唐公子,許久不見,我在家中悶了些時日,便想著出門逛逛,正巧路過此處,看這書館佈置得這般用心,想來建成後定是不凡呢。”唐逸霄笑著說道:“多謝墨姑娘誇讚,我也是想著能為京城的文人雅士們提供一處舒適的讀書之所,便盡力做得好些。姑娘若是有空,待書館建成,可要常來坐坐呀。”墨曉萱點頭笑道:“那是自然,我也愛看書,到時候定要來感受一下這書館的氛圍呢。”
兩人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