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距恵清河一事過去了兩日,譚羲那邊終於傳來了訊息。
&esp;&esp;趙明倫手下的人正說著:“大人,這是我託人從醉仙樓買的桂花酒,明日是中秋,望你與嫂夫人可共飲此酒。”
&esp;&esp;醉仙樓是京中有名的酒樓,有一名為“桂月香”的桂花酒是京中權貴的心頭之愛,其有秋桂的清甜亦有酒的醇香。
&esp;&esp;案上已有一瓶桂花酒,同是醉仙樓買的。
&esp;&esp;那人見了,心說晚來一步。
&esp;&esp;趙明倫自然不會嫌好東西多,他說著:“多謝你了。”
&esp;&esp;這意思便是要收下酒。
&esp;&esp;他做好了打算,可將這瓶酒轉贈給馮殊懷。
&esp;&esp;門外一小吏步伐急促,趙明倫知道他有要事要報,就遣了手下的人下去。
&esp;&esp;小吏道:“恵清河傳來了訊息,譚羲已將散播謠言之人逮捕,正是恵清河的工匠。”
&esp;&esp;聞此,趙明倫立刻起了身,抬手道:“你且在此侯著。”
&esp;&esp;他要去找馮殊懷稟報此事。
&esp;&esp;穿過飄著細雨的簷廊,依稀見屋內的人影,馮殊懷執著筆在批閱公文。
&esp;&esp;趙明倫跨過門檻,停住了步子,“大人,恵清河那邊有訊息了。”
&esp;&esp;馮殊懷依舊挽袖寫著字,那意思是叫趙明倫繼續說下去。
&esp;&esp;趙明倫道:“譚羲已查出了散佈謠言的人。”
&esp;&esp;馮殊懷抬起了頭,擱下筆,他問:“是何人?”
&esp;&esp;“恵清河的工匠。”
&esp;&esp;兩人乘著馬車到了惠清河。
&esp;&esp;譚羲彷彿是等候了多時,他帶著幾個人在柳樹下等著。
&esp;&esp;見馬車來了,連忙迎上去。
&esp;&esp;馮殊懷在前,趙明倫緊隨其後,譚羲道:“馮大人,您總算來了。”
&esp;&esp;譚羲在那以後坐立難安,即刻著手派人在工匠內排查,一個個問。
&esp;&esp;沒過兩天工部又來人敲打,他更加不敢怠慢。
&esp;&esp;破財事小,保命為大。
&esp;&esp;他先是親自詢問了那日的幾個大漢,問他們這些謠言是從哪裡聽來的,他們說是無意中聽到人說。
&esp;&esp;譚羲是不信的。
&esp;&esp;他做工監多年,靠的不全是姐夫,他本人還是有些小聰明的。
&esp;&esp;譚羲略施小計便套出了真話。
&esp;&esp;那些大漢是從同鄉那裡聽來的。
&esp;&esp;恵清河的工匠有京城人士,也有外鄉人。
&esp;&esp;有些人從百里外趕到京城,有時會遭受不公和排擠,同鄉人間的感情就格外特別。
&esp;&esp;依照刀疤大漢的話,譚羲傳來了他的同鄉,就這麼一個接著這個查下去,果真查到了是誰在散佈謠言。
&esp;&esp;從官道行至營帳,一路上塵煙紛飛,馮殊懷全然不在意似的,他青衣素衫,像河畔的楊柳。。
&esp;&esp;譚羲引著二人到營帳前,兩側有人守著。
&esp;&esp;他道:“散佈謠言的人在賬裡。”
&esp;&esp;掀開簾子,賬中是一個約莫叄十歲的男人,他身形矮小,一臉精明。
&esp;&esp;一眼認出馮殊懷是其中官最大的,他忙站起,哭喊著道:“大人,小人是冤枉的。”
&esp;&esp;譚羲一個眼神,他身後的人立刻掣肘住男人,他厲聲到:“王緒,你還不知悔改嗎?”
&esp;&esp;兩人的力氣終究大於一人,王緒掙扎不過,於是涕泗橫流喊冤:“小人真的是冤枉的。”
&esp;&esp;馮殊懷繞過他坐在主位上,淡漠無比:“那你說說,你是如何被冤枉的?”
&es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