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兒子還在外推廣土豆種植呢,劉氏不知道多關心關心自己相公,反而就知道花錢享樂。
大孫女在外做事,小孫子還在讀書,她一個婦道人家不知道相夫教子,多做點事,反而就在家擎等著當夫人了。
孫女也是個不孝的,就不知道給自己多置辦些金銀頭面,給自己買幾個小丫鬟伺候嗎?蕭奶奶心中生了怨氣。
再說了自己才是家裡的老太太,指使孫女做點事怎麼了。
上哪也說不出個不是來。
她這可冤枉劉氏和蕭婉了,劉氏就算被兒女折騰著打扮享受,可自己依舊是閒不住的給孩子和丈夫做衣裳的。
就連蕭奶奶和蕭爺爺身上穿的新衣裳,也是劉氏裁了上好的柔軟綢布給兩位老人做的。
她現在不怎麼下地做活了,因此就把時間都用在了做衣裳上面了,給兩位老人制的衣服也是格外用心,針腳細密不扎人。
平日裡做個什麼好吃的糕點,肉菜啥的,都是叫了田霜帶著新買的小丫鬟往蕭老大家端。
之前蕭婉還跟蕭奶奶也送兩個丫鬟伺候,蕭奶奶還樂得不行,兩個丫鬟呢一個伺候他們老兩口,一個幫著老大家的做事,想想就美。
可蕭婉將丫鬟和身契給了蕭奶奶的時候,並且說月錢之前她給的是二百文一個月,讓蕭奶奶看著給。
蕭奶奶都懵了,咋的,孫女給自己送丫鬟還要自己給錢啊,那可不行,自己的錢留著都有用呢。
反正最後蕭奶奶把人給退回來了,話裡話外都是養不起,蕭婉明白奶奶的意思,合著是奶奶捨不得出月錢。
其實不給月錢也不要緊的,畢竟是賣了身契的,但蕭婉覺得丫鬟也是人,都賣給自己了,拿月錢幹活不是應該的嘛。
月錢蕭婉倒是可以給奶奶出,但蕭婉送去是伺候爺奶的,可不是幫大伯孃做事的。
雖然她不再計較王氏的事情,但不代表自己原諒了她。
因此蕭婉把人收回去了,沒再說月錢她給,蕭奶奶有點傻眼了,孫女不按套路出牌啊,二百文錢對孫女不過就是毛毛雨罷了,怎麼就不能給自己出錢啊。
蕭奶奶因此很是生了一陣子悶氣,但又有苦難言,畢竟孫女花錢買人還給了她身契,自己說不出個不是來。
不給丫鬟月錢吧,蕭奶奶又不忍心叫人白乾活,給月錢吧,自己又心疼,因此自己心裡悶著憋著的,好一陣子都不願意見二房的人。
蕭老爹知道後,心疼的不行,私下裡偷偷給二老偷偷塞零花錢,每次數額還不少。
劉氏難道不知道嗎,只不過她覺得雖然分家了,但孝敬老人是應當的,家裡有這個條件,該給的就給吧,反正自己也貼補自己孃親呢。
劉氏理解丈夫的心情,逢年過節的,劉氏也給了二老孝敬錢,布料啥的不老少,更是給蕭奶奶還置辦了不少手鐲髮簪之類的。
蕭婉也給親手給奶奶做了一副護膝,這才哄得蕭奶奶還樂得不行,覺得自己享到了兒孫福,直誇兒媳婦和孫女孝順。
後來劉氏也讓丈夫將二老接過來住一段時間,好給二老補補身體,也讓大伯哥和大嫂休息一段時間。
但蕭奶奶反而不願意了,劉氏雖然不解,但也沒有強求,不來就不來吧,自己常往那邊送點東西過去好了。
其實蕭奶奶私心裡也想著去二兒子家住一晚的,畢竟二兒子家的院子寬敞,伺候的人多,吃穿用度是老大家根本比不過的。
但她還有別的心思,以前自己的三個兒子家裡條件都差不多,她都關心,有能力的都幫著。
但現在二房出息了,孫女更是成了縣主,濟雲城的封地稅收都是她的了,他們蕭家沒人敢欺負了。
二房地位和條件都上來了,她就比較關心條件較差些的兒子了。
三房她不擔心,反正老三一開始就和他二哥要好,兩口子都跟著二房的侄女做管事,月錢肯定不少,他侄女也不會虧待了他們。
蕭婉對她三叔三嬸和堂弟可也是幫襯很多,平日裡得了好東西,還是給三房的多,大房也是因為自己和老頭子在才沾了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