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就是三國裡面的吳國嗎?孫權確實守了好久。
“至於那夥反賊從興仁縣的清江就可以到達蘭陵,而蘭陵靠海,盛產海鹽,誰要是掌握了鹽,誰就是有了金山,何苦過來惹天波府一個要錢沒錢,要糧沒糧,漕運主要也不經過這裡,水路也不暢通,還會惹的一身騷的地方?”
這世家大族就是見識廣,不止瞭解的每個地方的物產地形,甚至瞭解每一個官員的脾性,就是裴家也是不能比的,說的好有道理,但是聽著怎麼這麼想揍他?
“而且某覺得他們因為某種原因已經和反賊義和,短時間內是不會過來的,哪有攻城不挖壕溝,不建造攻城武器的?我要是反賊南邊天波府北面是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露出爪牙的威武軍,如果兩面夾擊,必輸無疑,只能儘快攻下蘭陵,當然了,要是他不蠢的話。”
“不過他短時間內能攻下六座縣城,也不是簡單人物,對百姓還是很友善,也不是好殺之人,不知這威武將軍他們到底現在還有多少人手?都開始抓壯丁了,想來應該是少了很多,也不知他為何反叛,是早就心懷鬼胎,還是被逼無奈。”
“他一個大將軍有什麼被逼的嗎?”楚舒不解。
“哼,歷朝歷代,武將戰敗的,哪有幾個能活著的?”
“勝敗乃兵家常事,一場戰鬥有很多種原因,未必就是這將軍的原因。”
“你可知道,這三十萬大軍一月要吃多少糧食?這三十萬大軍也不僅僅是兵,還有役卒,此次還算幸運,有河道運糧,不需要太多運糧役卒,只要一些做飯的還有做雜事的,這邊水路太多不宜騎馬,少了騎兵,餵馬的役卒。”
“就這一月也最少需一百五十萬擔,可是那打仗哪有一月就完事的,通常一場仗有可能最低五九百萬擔以上,其實兩千萬擔以下的都很少。要是加上騎兵,那就更多了,因為馬吃的就是兵的三倍之多。”
“你說說萬一打敗了,皇上能高興?”語氣裡帶著不屑。
這個楚舒倒是知道,就是這兩千個兵,雖然後勤都是姜時笙在管,但是自己也會查賬的,就因為太過觸目驚心,自己那三萬石的糧食白白給他才極為不捨,還要去府城多弄些糧食回來。
糧食產量太低,人工的效率也太低。
“一個月一百五十萬擔,那皇上也得給他運個不說九百萬擔糧食,前期給個五百萬擔也是行的呀,怎麼剛到地方不到兩個月,就開始找糧食了,好似連個二百萬擔都沒有呢。”
“哼!軍隊什麼樣?吃空餉那麼多,你以為皇上什麼都不知道嗎?而且這皇上年輕時還是有一些英明,老了老了卻更加的糊塗,自己真以為天下太平,特別奢侈無度,修建宮殿行宮,對兵丁卻是越來越吝嗇,即使是去平叛,你跟他要二百萬擔糧食,他只會給你一百萬擔。”
這砍的也太多了,就是出去買衣服,講價也不敢砍這麼多啊!
“平叛這麼多,他還覺得是盛世?”
“娘子肯定沒有去過京城,那裡可是紙醉金迷,繁華無雙,各色的文武百官極盡奉承,吹捧,再說了,每年都是會有一些不知足的刁民,隨便打幾次就乖了,實在不行就招安,也就乖乖聽話了。”
“打仗實在太費錢糧,皇帝不捨,就是最為清正的文閣老也是贊同的。”
楚舒這時候也想起來,裴少淮說的糧行的潛規則,每次掙錢最多的就是,有部隊前去平叛或者是有災民需要賑災。
因為軍政是分離的,而且是嚴重的重文輕武,大齊採用了中央設立兵部由文官行使調兵職權,同時還要負責軍隊的招募和後勤補給等相關事宜,而武官只有統兵之責,還有訓練之責。
可能是皇上也心虛,怕軍隊造反,因為只有抓住了軍隊才能真正掌控一個國家,所以就用盡各種辦法打壓他們。
朝廷腐敗貪腐的就更加多,糧食在古代就是硬通貨幣,多數都會以耗損為由貪圖更多的軍糧,或者瞞天過海,偷樑換柱,所以文官和武官就是天生的敵對,大多數武官因為餓著肚子都恨死了文官,有的好的武將長官還需要自己籌募軍費,因為文官連軍餉都不放過,冬天兵丁連個棉衣都沒有。
甚至出現了一個低階的武官捅死了一個兵部尚書的奇案,那個案子到現在還有說書先生繪聲繪色的講著。
因為畢竟不是每一個長官都是會心疼自己的兵,他們只管自己享受,糧食不夠也要緊著自己吃。
所以很多軍營裡面也是互相不對付。
就這樣的王朝,不亡就怪了,而且楚舒只覺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