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鈺當時藏身的山,其實就是今天的華山。
我相信國人沒有幾個不知道華山的,作為五嶽之一的華山實在太出名了。
我雖然沒去過,也知道華山的五個山峰,東南西北中峰各具特色,美的簡直讓人懷疑自己的眼睛是不是裝了美圖功能。
而且在萬鈺這個年代,華山就已經不同於其他野山,已經有很多人工斧鑿的痕跡。
萬鈺當時躲在山頭上,就有好幾處民宅,已經幾乎是在靠近山頂的位置。
當時去華山躲難的萬鈺不僅是自己,還帶著自己的兩個弟弟,都屬於是萬家的火種。
這麼重要的出行,肯定不止有他們姐弟三個,萬家還派了很多家丁護送,然而在他們通往華山的路上,好幾次遇到秦兵,家丁基本都死光了,就剩下這三個孩子。
萬鈺還好,當年一十六歲,已經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兩個弟弟還不到十歲,最小的那個還受了傷。
萬鈺幾乎是拼盡了全部的力氣,才勉強折騰到華山的山腳下,剛巧山上的人下來辦事,發現他們姐弟三人,否則我現在聽的這個故事也就不存在了。
當時的萬鈺剛看到這些人,就直接暈倒,再次醒來的時候,已經到了那些人居住的地方。
她當時看到這些人在山上弄了這麼多民房,以為這些人就是一直在山上生活,還覺得很稀奇,後來才知道這些居住者各國的都有,他們跑到華山來,也是為了躲避戰亂。
而且這些人盤踞在這裡,不僅僅是為了躲避殘暴的秦兵,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等待反攻的時機,他們想要一舉將秦兵殲滅。
我問萬鈺,當時那些人的數量大概有多少,萬鈺說不到一百人。
不到一百人,就想殲滅所有的秦兵滅了秦國,現在聽來簡直是笑話一樣,後來的結果也證明這些人沒有成功,也不可能成功。
可在當時,這些人都帶著滅掉秦國這樣極強的信念。
所有的組織都有領導者,這些人也不例外。
當時有一個來自韓國的年輕人,萬鈺沒有具體說這個人的名字,只講這個人姓張。
聽到這裡,我心裡就一個激靈,覺得此人應該是個重要角色。
因為提到這個人的時候,萬鈺的表情異常的複雜,滿臉的恨意簡直不要太明顯。
而且你若是仔細觀察她的眼睛,會發現巨大的恨意後面,竟然還有一絲陰柔。
看來這個張姓男就是故事中的男主角。
我猜的沒錯,這個張姓的人,就是後來和萬鈺有過一段故事的男人。
此人的名字,萬鈺記性再不好也不可能忘掉,應該是實在不願意提及。
這個張姓男雖然年齡不大,但極其有思想。
春秋時期我國有百家爭鳴,各路思想家相繼出現,簡直是神仙打架。
這個張姓的男人就是其中道家的擁護者,對道家的思想不僅研究得十分深入,而且口才極好,每天都給山上的人講道。
萬鈺說當時那些人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聽他講和道家有關的知識,其中大部分人其實都聽不懂他在講什麼,主要也是沒其他的什麼事情好做。
張姓男之所以這麼熱衷於給眾人講道,並非是多麼好為人師。
他有一個十分重要的思考,想要幹掉秦國,光靠蠻力和意氣用事肯定是不行的,必須要有一個深刻的思想作為信念,每個人都把這個信念扎到骨子裡。
只有具備這樣的意志,才能以小博大,化腐朽為神奇。
他也覺得,雖然他們現在的人員比較少,可只要有一種指導思想在,慢慢就會吸引更多人加入。
在山上待的時間越長,這些人越是把這個張姓年輕人奉為靈魂核心。
張姓男畢竟年輕,被這麼多人追捧,自然越來越膨脹,便自封為天道師,翻譯成人話就是上天指派的,傳播道家信念的老師。
他這就算有了名號。
估計後人誤以為和媽祖佛談戀愛的人是張道陵張天師,可能是因為兩個名稱實在是有點像。
不過張姓男雖然自封天道師,卻並沒有像張道陵一樣建立五斗米教,也沒有像張角一樣建立太平道,他等於只是在這個山頭裡面成為了精神領.袖而已。
然而他自封天道師這件事,卻對後來的道教成立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因為張道陵的先祖,當時也在這座山頭上。
這算是發生媽祖佛走到今天的另一個大背景,接下來才是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