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耍�故且幻�僭保��⒏��韃欏�

唐高宗知道事情是李義府幹的,本來想要原諒他,不予追究。但是青天白日,朗朗乾坤,豈能人人都這麼沒有良知呢。有一位御史叫王義方,他坐不住了。他回家稟報母親,說現在朝廷裡出了這麼一件事,而我是一個監察官員,如果不管呢,良心不安;如果管了,又怕皇上怪罪,連累母親。他的母親深明大義,對他說:自古忠孝不兩全,你既然當了這個官,就要舍孝全忠,報效國家。另外,你這樣做,還可以成就一生的大名。如果你因此獲罪,我死而無恨!王義方受了母親一番鼓舞,馬上上書朝廷,要求嚴懲李義府,還死者一個公道。可是唐高宗當時正在對朝廷的幹部資源做重新最佳化組合呢,怎麼能自毀長城?他沒有懲辦李義府,反倒責怪王義方毀辱大臣,馬上貶他為萊州司戶。

這樣一來,大臣們一下子就知道了李義府在皇上心目中的分量,再也不敢輕易和他叫板了。可是偏偏有一個大臣不信邪,又和李義府鬧矛盾了。誰呢?杜正倫。這也是唐高宗提拔上來的一位宰相,他覺得自己資格比較老,很看不起李義府的那副輕狂樣子。李義府恃寵而驕,縱容兒子、女婿賣官鬻爵,搞得家裡門庭若市,影響很壞。這天,杜正倫就和李義府在朝堂上吵起來了。因為兩個人都是唐高宗提拔的,所以唐高宗以大臣之間不能和睦為名,各打五十大板,雙雙貶往地方反省去了。即便這樣,李義府還是技高一籌。轉過年來,他又在武則天的保護下回到了朝廷,官復原職,當了宰相。而杜正倫就倒黴了,死在了被貶的地方。李義府回到朝廷後,惡習不改,馬上又耀武揚威,把一個出身於趙郡李氏的五品官李崇德逼死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李義府原本門第很低,當了官之後,他就和趙郡李氏攀親戚,說自己也是出身名門。當時他是宰相,出身趙郡李氏的李崇德也是個諂媚之徒,想要沾他點光,兩人一拍即合,這多好,都是一家人,以後有個照應。李崇德就把李義府寫到他家家譜上了。這種連宗本來就是出於利益的考慮,沒什麼親情可言。所以,李義府一被貶官,短視的李崇德也就不客氣地把李義府又從家譜中除名了。李義府那個氣呀!官復原職之後,立刻給李崇德安了一個罪名抓起來。李崇德關進監獄之後便自行了斷,撞牆死了。李義府又把這麼一個五品官逼死了,這可是他害的第二條人命。可皇帝還是沒有治罪。當時的風氣不是崇尚貴族嗎,李義府自己冒充不成,就想要給兒子找個貴族媳婦,沒想到所謂的“五姓七望”全不給他面子,瞧不起他,都婉言拒絕了。李義府又生了一肚子氣。正好當時唐高宗和武則天修了《姓氏錄》,也要壓制舊貴族,抬高當朝權貴的地位,李義府就趁勢要求皇帝下詔嚴禁“五姓七望”互相通婚。然而貴族內部聯姻的風俗世代相傳,根深蒂固,這樣強行禁止一下子招致了他們的莫大反感。既然無法明裡反抗,就暗裡抵制。有的貴族就不舉行婚禮,偷偷把女兒送到夫家去;還有的貴族女子非常驕傲,不願意這樣不明不白地偷偷結婚,寧可終身不嫁。貴族中的破落戶甚至會以“禁婚家”自詡,向求親者索要更多的錢財。可見,社會風氣的扭轉不是一紙命令就能解決的。但是從李義府的角度講,皇帝對他言聽計從,也算是幫他暫時出了一口惡氣。

一 李義府失勢(2)

經過幾番試探,李義府認定自己是擁立功臣,皇帝和皇后對自己百般維護,無論捅了多大的婁子,都有皇帝和皇后罩著,於是愈發胡作非為了。可是他沒有看明白,當年皇帝縱容他,是因為他有用,可以借他打擊*重臣,推行皇帝的意志。他也沒有看明白,當年皇帝縱容他,是因為皇帝和皇后站在同一條戰線上,兩個人不分彼此。而這樣的關係,從顯慶五年武則天協理朝政後就出現了變化,皇帝的人和皇后的人不再是同一班人馬了。在這種微妙變化中,李義府被劃入了皇后一黨。皇帝不想再罩著他了。

龍朔三年(663年),李義府改葬祖父,大肆張揚,讓附近七個縣都派人參加義務勞動。有一個縣令不知是想巴結李義府,還是抓不到勞工,反正是親自上陣了,沒想到勞累過度,死在工地上了。這縣令一死,又鬧出一條人命來,人們都指指點點,說你看,宰相把縣令給逼死了。這個事情搞得李義府名聲很壞,可是他還不知道收斂。同一年,他又主持銓選,就是選官,那可是個肥差。李義府可能真是出身低微,上輩子窮怕了,一有機會就賣官鬻爵,把個銓選搞得烏煙瘴氣。高宗見他鬧得太不像話,就找了他來談心,想給他敲敲邊鼓,說:“聞卿兒子、女婿皆不謹慎,多作罪過,我亦為卿掩覆,未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