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生產機芯元件,還是連鐳射頭一起生產?”陳信生問道。
“哪一個更符合我們雙方的利益?”張恪問道,真懷疑陳信生是不是中國人,從飛利浦、索尼、日立這些公司拿鐳射頭生產機芯元件,生產水準還停留在組裝上,對國內的電子工業製造技術提升能有多大的幫助?
“讀取鐳射頭,”陳信生說道:“泰忒研究所的技術都還停留在理論上,離實際生產應用還有相當遠的距離……”
“這我知道,”張恪腆著臉說,“我就不信TI在高功率鐳射應用上的技術積累會比日系廠商要差……”
“張恪真是狡猾,”陳信生撇嘴對蘇津東笑著說,“就是看中TI在高功率鐳射應用上的技術積累……”
“核心元器件這一塊不能涉入,國內的影碟機產業將永遠受制於他人,”蘇津東說道。“所以愛達要迎難而上。”
陳信生手指敲敲腦袋,說道:“TI與愛達做交易,怎麼感覺都有些吃虧啊?”掰著手指準備歷數TI這段時間與愛達合作吃了什麼虧。
愛達電子與TI的第一筆交易。是愛達拿出VCD原型機技術與TI公司分享解碼板地壟斷利潤。第二筆交易是愛達電子拿解碼板的外層應用技術與TI公司的光碟讀取技術合資成立泰忒光電科學研究所有限公司。
說起來,VCD原型機技術以及解碼板地外層應用技術,技術含量都不是非常的高,關鍵是張恪拿捏的時間非常的讓人又痛又癢。當時TI面臨這樣的情況:要麼給張恪敲一筆,要麼自行研發相關技術,但要浪費相當關鍵的幾個月時間。
愛達拿出VCD原型機技術與TI公司分享解碼板的壟斷利潤這筆交易就不去說了,就是因為這一點,陳信生才堅信科王對愛達產生不了什麼威脅,TI也抓住機遇分享到了解碼板市場的壟斷暴利。
解碼板外層應用技術也算不上什麼,愛達還是提前獲得TI工藝研發所用的解碼晶片樣片。才開發出外層應用技術,但是當時TI必須依賴這些技術來與斯高柏達成分享解碼板壟斷利潤的秘密協議。又讓愛達佔了一回便宜。不得不拿出擁有專利權地光碟讀取技術與愛達電子一起成立合資的研究公司。
“陳先生是TI中國公司總裁,總要忠於TI公司地利益,”張恪笑著說。“但是我一向以為我們地合作是符合雙方共同利益的……”
當時,海外電子工業巨頭已經對DVD展開深入的研究,數字影片壓縮技術、解碼技術等等都是別人地囊中之物,惟有光碟讀取技術還開著一道門縫(TI由於經營決策的失誤,一度放棄對光碟讀取技術的研發)。成立合資的泰忒光電科學研究所就是對TI原有的光碟讀取技術(機芯地核心技術之一)進行開發。分最後一杯羹。
泰忒擁有光碟讀取技術不假,但要生產讀取鐳射頭。最終開模做元件,還要從TI引進配套地生產技術與生產線才行。
由於機芯與解碼晶片同為是影碟機的核心元件,目前只有飛利浦與索尼能提供高質量、高可靠性地機芯元件,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二三流水準的元件生產廠商存在,但都不足以跟飛利浦、索尼競爭,因此使得機芯也存在一定的壟斷暴利。
張恪提出從VCD機芯做起,一是為DVD機芯積累經驗,二是進一步的降低愛達電子的生產成本,這樣就能確保在國內市場立於不敗之地。
陳信生當然知道張恪的打算,他想了片刻,認真說道:“你也知道,元器件一塊,真正的生產技術很難流入到國內來,那些大鼻子佬都不是笨蛋,都知道給撕開一個口子,那口子就會捂不上,會讓國內電子工業生產技術的整體水平上升一個臺階,你要是同意合資工廠設在美國,我想總部那邊一定沒有意見,你會同意合資工廠設在美國嗎?”
張恪腆著臉笑了笑,誠摯的問道:“怎麼才能讓TI總部對彼此的合作更有信心?”他就是指望從這裡撕開一道口子,張恪給愛達電子設計的方向是專注於電子工業,更準確的說是未來的電子數碼產品,絕不能只停留在整機組裝商的水準上,那樣將永遠都擺脫不了惡性競爭、自相殘殺的怪圈。
愛達電子此次為何無懼科王的挑釁?能從TI公司以協議價拿到解碼板元件只是次要的原因,更讓張恪有自信的是他手裡早就掌握了效能超越的新一代產品。張恪沒有將科王放在眼裡,但是愛達電子一直停留在整機組裝商的水準,想要與飛利浦、日立、三星這些海外電子製造業巨頭正面抗衡,那只是一個笑話而已。
陳信生說道:“愛達這一年的表現